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佘山“追星”

(2008-11-10 00:04:51)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没想到年龄实在已经不老小了,竟然还做了一回“追星族”——当然不是去凑什么影视明星的热闹,还是被高小姐给惹的。

马上就是三年级毕业了,虽说在高尔夫上的功课没少花,但到现场看这种国际一流水平的比赛还真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除了独缺一只众所瞩目的“老虎”外,世界排名前十位中的七大顶尖高手齐齐到场,这次汇丰冠军赛的阵容和档次肯定都没得说的;说“追星”当然是调笑,俺的真正目的很简单:作为一名高尔夫运动的爱好者,自有一百个理由到现场亲身感受感受这种国际大赛的氛围,近距离亲眼目睹一回代表世界顶级水平的大腕、巨星潇洒挥杆,绝对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见识。

虽然蒙妹夫的精心安排享受了最好的现场观赛条件——汇丰贵宾包厢,但除了趁第三轮赛事完事的间隙在里面饱餐了一顿外,其他时间其实都是在球场上不停的来回穿梭。

既然“老大”缺阵,首选目标当然是直奔“老二”。进得佘山球场,随着奔涌的人流先跟了左手怪三个洞。看来看去,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这些国际大牌确实都有一股子令人折服的大将风范——哪怕是在出现失误的情况下。

虽然不至于愚蠢到对这些高山仰止的巨星之挥杆进行评头品足的地步,更不可能真的在这种场合学个三招两式的,但毕竟俺也算是半个内行,便趁着这个机会对整个赛场的组织、各色人等的表现都细细观察了一番,顺便还得到了两点实际收获:

第一,解决了一个长期质疑的问题。原来总有一些球友搬出电视上见到PGA选手用推杆头按压果岭的情况,并以此为据质疑“触及推击线”的罚杆问题;这回看得明明白白了,这些球员上了果岭的第一件事基本都是掏出果岭叉,主动修补果岭上的打痕(不仅仅是自己推击线上的打痕),和我们平时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推杆头去平整推击线的违规行为完全是两码事。

第二,在这样一个段位上,球员们比的是实力加心理。我特意在后九那个两百多码大顶风的三杆洞果岭边蹲守观察了好几个组的表现,发现凡一杆上到果岭的基本都是排名比较靠前的选手,而进沙坑、落长草的则基本都是较早出发的:这应该主要还是实力的差异;好几个选手(实在记不清那些希里古怪的洋名)眼睁睁错失一、两码外的推杆,这恐怕主要还是只能归罪于心理原因。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比赛也是典型的“嫌贫爱富”,观众跟得最多的、找个稍靠近一点的位子都特难的,其实也就是两个组而已,当然是成绩在前几位的加西亚、斯腾森、奥格维、米克尔森、威尔逊这几个人,而且媒体的长枪大炮也好、赛事的技术人士也好、各类服务人员也好,大部分都是围着他们转;梁文冲这一组的人气也还算过得去,大概因为本国选手中也就是指着阿冲最有可能“冲”一下;到了“一哥”张连伟那,就只能算马马虎虎了;更有不少组几乎就只是选手和球童们孤孤单单几个身影踟蹰前行了,看得我莫名其妙的冒出一股凄凉滋味。

跟了张连伟三个洞之后,计划再好好看看阿冲同志的场上英姿;本想抄近道早点赶到阿冲那一组,谁知道却阴差阳错转到球场中的别墅区去了,腿肚子走疼,好半天才紧赶慢杆在前九6号洞发球台盯上,这一组刚推完果岭却响起了收工的号子,真丧气!

明天没有打完的第四轮决赛就不打算再去凑热闹了,因为谁拿第一对我并无什么特别的吸引力,看过了也就看过了,去了现场最多是能图个悬念刺激、看谁最后一推定乾坤罢了——不过,虽然左手怪收工时还与位列第一的威尔逊差了那么一点而屈居并列第三,但我个人觉得两杆的差距对老米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太大的事,这哥们明天完全有可能最后来个蝉联什么的。

要真是那样,估计远在大洋彼岸的老虎同志多少会自个儿关起们来发出几声怒啸:这一回可真TNND的便宜了老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