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杆”的日子之遐想

(2008-10-19 11:09:39)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封杆”倒不是因为在场上“受打击大了”而发誓闭门修炼什么的,主要是受“工具”问题的影响:前几天忽然一时兴起,把代步的车儿拿去重新做一番梳妆打扮,这样一来没个10天8天的完不了事,行动起来就大大的不方便了。当然啦,如果是实在要去下场过过瘾本也并非难事,但一想到要扛着一堆行头打出租车就未免太嫌麻烦,呼朋唤友让人家接来送去的也觉得有点夸张,干脆,老老实实歇着算了。

这么一“封杆”,一方面自然是时感心痒难熬,“绿瘾”难耐;一方面却也海阔天空地想到了一些与“高尔夫”有关的人和事。

屈指算来,从2005年末第一次在练习场摸杆起,到现在俺与“高小姐”结缘已近三个年头了;当初纯粹是“半推半就”的被好朋友拉下水,到如今却完全是心甘情愿成了“高小姐”的忠实“粉丝”,生活中没有“高小姐”身影出没的日子几乎难以想象。

“把高尔夫当学问来做”——这是俺们队长对俺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评价。想想好像也不算言过其实:有关高尔夫的书籍前前后后买了十几本,其中像《阿呆系列高尔夫》、《高尔夫红宝书》、《我怎样打高尔夫》、《突破九十杆》、《下场学规则》等,虽然都已经翻来覆去的认真阅读了无数遍,至今捧起来依然是津津有味;刚才检视了一下,吓一大跳:自己平时信手写的《高尔夫札记》已经十万字有余,那劲头比俺撰写各种咨询研究报告好像也差不到哪儿去;至于像当年做学生一样规规矩矩坐下来听课、一本正经的考什么“高尔夫裁判”,就更是有那么点“做学问”的意思了。

说起来,这一切应该还是归之于高尔夫本身的“博大精深”。一颗小小白球,一套形状古怪的杆子,一片多姿多彩的场地,演绎出无数个永不重复、绝不枯燥的精彩故事;有人从高尔夫发现人生的启迪,有人从高尔夫获得意外的商机,有人从高尔夫练出强壮的体魄,有人从高尔夫悟出修炼的境界,有人从高尔夫交得一生的挚友,有人从高尔夫开启思想的闸门,有人从高尔夫进入全新的起点——所有的这一切,即使是真把高尔夫“当学问来做”,不也很是值得么?

依俺个人的体会,自打进入高尔夫世界,前前后后经历了三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一曰“征服”、二曰“痴迷”、三曰“敬畏”。

早期刚刚能够正儿八经下场打出成绩来之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用手中那些稀奇古怪的球杆“征服”那颗忽左忽右、忽远忽近的神秘小白球。为了“征服”,一有时间就在练习场摆开架势不依不饶地大干,直到浑身酸痛、满手起泡;为了“征服”,既可以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打得虚汗淋漓,也可以在滂沱大雨中打得成落汤鸡,为的只是能不能少那么几杆,好早日摆脱“三轮车”的困扰。

到了终于可以稳定在九十多杆的阶段,忽然间开窍了,发现高尔夫这东东原来根本就不是能够被“征服”得了的,或者说本就不是用来“征服”的,她远不是挥杆击球、推杆入洞那么简单的一回事,其中的“道道”实在是太多,故转而进入对高尔夫的“痴迷”阶段——相信但凡我等曾一度被“绿毒”着招的球友,都能知道什么叫“痴迷”:驱车数百公里只为辛辛苦苦一场球、专门打“飞的”去千里之外赶场、发起狠来敢在球场上从天亮泡到天黑、毒辣的日头下活生生晒脱几层皮也不管不顾、电闪雷鸣之际都巴不得巡场别来赶人,等等。

再后来便是对高尔夫的“敬畏”了。从“成绩”来说,一旦到了80几杆的台阶,想再少多几杆固然千难万难,只要在场上稍加认真,却也不大可能再把杆数加到哪里去,即使偶尔再坐一回“三轮车”,也无非是当笑话谈谈;从“技术”来说,“业余”终归是“业余”,就别去痴心妄想什么霍根的挥杆体系、尼克劳斯的神奇推杆、米克尔森的短切、老虎的开球等等,能把属于“自己的”那几招三脚猫功夫整明白了、尽量在场上弄保险了就谢天谢地。

然则何以为“敬畏”?窃以为:

第一,慢慢学会用心中的“体验”来取代简单的“过瘾”,在把高尔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和“业余爱好”的同时,能够用更多的心思去好好体会“高尔夫精神”,更细致地思考和琢磨一些高尔夫所特别蕴涵的哲理。

第二,慢慢习惯从只关注“成绩”到享受“过程”,尽可能不再随便就为一杆一洞的得失而大喜大悲,更不必为自己到底是“8字头”还是“9字头”而徒增烦恼;球友们一起下场,各种各样的PK是必然的,如果能想办法在自己内心深处做到“胜固欣然败亦不忧”,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第三,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敬畏”,便是怎样努力追求一种从“打高尔夫球”到“做高尔夫人”的转变;倘若有朝一日能真正使得高尔夫的“诚信、自律、主动为他人着想”成为了自己潜意识中时时愿意遵守的行为准则——不仅仅是在高尔夫球场上,那我们打高尔夫就真的是很打出点“名堂”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