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_尘_子_hdp
风_尘_子_hd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74
  • 关注人气:1,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OK”其实是一件很愉悦的事

(2008-08-02 17:55:32)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曾有一段时间要求不给自己“OK”,坚持了几个月后终于放弃。

何故?主要应该还是受“大环境”的影响:球友们平时下场,几乎就没有不“OK”的,如果自己在那一味的不“OK”,一则总觉得容易让人侧目、多少显得有些“另类”,弄不好还有那么点“自命清高”之嫌;二则在没有事先达成一致、大家都能够坚持不“OK”的情况下,如果带有PK性质而自个儿不“OK”,“吃亏”的时候就多了去了——因为很多球其实都只是“疑似OK”而已,真要认真推起来,很难说到底能不能进洞的。

这么一“随大流”,久而久之问题便来了,对一、两码的短推越来越没把握,看着都觉得“玄”;互相给“OK”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有的所谓“OK”球虽然同组球友不说,但过后自己都会暗暗不好意思。

自打在裁判培训班上混了一趟回来后,越发对“OK”不“OK”的事很是在意起来,自我斗争了许久,终至下定决心从今往后再不给自己“OK”;下场时不去强求人家接受,能达成一致更好,反正自己不马虎就行,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在觉得“吃亏”了也认。

认真细究起来,“OK球”首先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违规行为,要挨罚的。曾经道听途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内的业巡赛上,一位名气不算小的球员,大概是平时太习惯了“OK球”,在果岭上把球推到洞边后,竟然用推杆头把小白球捞起来就走人——幸好有裁判及时发现,在这哥们到下一洞开球前要求其进行了纠正(罚一杆,放回原位推球入洞),否则便是直接被DQ。

另一方面,高尔夫精神也明确倡导我们在球场上要“自律”,而“OK”不“OK”恰恰便是对能不能真正“自律”的一种很好检验。这就像果岭上的行为,如果你实在是不“自律”、硬要在其他人准备推杆时晃来晃去或说说笑笑,一般情况下,只要人家不是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也不好非得正儿八经指责你一番,因为平时在一起下场的基本都是朋友,起码也是“熟人”,谁愿意轻易为了这么点事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同样的道理,虽然明摆着这一推能不能进洞还是“波衣定”,如果你非要装作随便比划一下、自己给自己“OK”,或者盯着人家问“OK不?”,只要是“一般玩玩”的情况,谁又好那么和你摆开架势较真?

咬牙坚持了若干场下来后,忽然发现不“OK”其实是一件很愉悦的事:

第一,推杆失误少了。本来在果岭上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两推万岁”,一旦面对一、两码的短推能够不发虚,则对第一推的信心也随之陡然增加,反而会经常性地弄出名副其实的“OK球”,轻轻松松一敲、顺带着摆上一个PGA球员的Pose,小白球便稳稳当当入洞。

第二,内心踏实多了。在“刀刀见血”、“杆杆进洞”的情形下,计分卡上的成绩看起来都觉得顺眼,说出来都理直气壮,想起来也更像那么回事。

第三,腰杆挺得直了。实际上,原来一些所谓“另类”的顾虑完全是庸人自扰,真正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OK”的人,只要不是忸怩作态似的“矫情”,一般都更能赢得球友发自内心的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