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 |
分类: 高球随笔 |
回忆一下,平时不管是在练习场用功还是下场挥杆,都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出现一些比较微妙的情况:好像突然间觉得明白了点什么,或者某一杆下去觉得特别的舒服、顺畅——我把这种情况称为“顿悟”。
譬如,最近一段时间击球的稳定性很不好,不管是木杆还是铁杆,都经常性的容易左拉;采取了不少办法调整,但效果时好时坏,始终还是心里没底,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前两天在练习场打着打着,偶然间脑子里闪出《高尔夫红宝书》中说的下杆时右肘要贴着身子走,一试,真还不错,排着队把球包里的杆子打一轮下来,长杆、短杆竟然都一下子“听话”多了!
还有,有一次偶然把球位放得离身体稍远了些,忽然感觉挥杆的局促性大大减少,“甩杆头”的味道也一下子出来了,上杆时手臂一抬便觉得特有信心,而击出去的球效果也确实好了很多,明显要扎实。
再有,虽然明明知道推杆时握杆要轻、杆头要送,但一上得果岭往往就是把握不好,稍不留神就感觉全无;也是偶然间发现,如果刻意把抬杆时的速度和节奏控制得慢一点,则几个环节的问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尤其是对推杆力度的把握。
等等。
高尔夫这玩意是又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无非就是一杆一杆地把那么个小白球往前打;说复杂,就那么个一上一下的挥杆过程,随便哪一个细节处理不好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不可能接受系统性的训练,所谓挥杆“理论”也就是知道个皮毛,平时和球友们的交流虽然也能取长补短,但其中又免不了各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弄不好很容易让人无所适从。
所以,个人实践过程中冒出来的那些“顿悟”尤其显得宝贵,因为这种“顿悟”的结果肯定能够适合自己的情况,如果能好好捕捉住并想办法固化下来,假以时日便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定能长期受益;问题是,我们可能往往只顾了当时高兴,未能进一步细细琢磨其中的道理所在,不能趁热打铁立即强化那种感觉,几天一过就忘了个一干二净,下得场来依然故我,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