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是传统的玩意好

(2008-01-23 21:13:07)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球随笔
现在市场上的推杆早就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刀背式”,只要你愿意,各种稀奇古怪的式样都有。

当初第一次配球杆时,多少有一种要“与众不同”的微妙心理,看着高尔夫杂志上的图样选了一支Ping G5的推杆,杆头呈一种“H”状,沉沉的,倒也用了一年左右;后来因为觉得杆底面实在太宽,很容易刮到地面,便换了一支新款Odyssey推杆,据说是张连伟老大用的,依然是选的双球大头杆头。

前些日子偶然用球友的Titleist传统刀背式推杆玩了几个洞,没成想一拿到手里就有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似乎这种刀背式杆头用起来与推杆时往前“扫”的动作特好配合,不像大头推杆总觉得把握不好杆面出去的方向。

又是典型的“冲动性消费”,试巴几次后立马决定:换!左挑右选一番后,还是弄了一支Ping的Redwood Anser推杆——再怎么说,Ping是做推杆起家的么。

这支推杆完全是“返朴归真”的感觉。杆头是传统刀背式的,就是用一整块不锈钢研磨出来,什么“高科技”、“复合材料”等一概都谈不上;杆身、杆头的线条和外表都非常简洁,再没有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样;颜色也朴素、单一,看上去显得特沉稳。

实战几场下来,也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的作用,反正在果岭上的表现是有明显进步;虽不能说这支推杆的档次、品质等一定就比其他的推杆好多少,但有一点对俺是非常肯定的:一握在手里就觉得特别有信心,很多次长推进洞都好像是“预料中”的事。

推杆生产厂家当然不能几十年一贯制只做刀背式,否则可能也难以制造什么“营销亮点”,更难以迎合人们“喜新厌旧”的心态,于是便有了那么多的这“创新”那“创意”。现在看起来,“老式”自应有其“老式”的道理,很多时候可能还是传统的玩意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