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球随笔 |
打了两年多的球,凡是遇到攻果岭距离超过200码以外的情况,俺基本都不作考虑:非不为也,是不能为也。对俺来说,这个距离能用的武器只有5号木可供选择,但这家伙听话的时候不多,能在球道上表现正常点就烧高香了。
前不久,为了弥补一直以来球包中没有3号木的空缺,特意配了一支18度的蛇王铁木杆,主要想用来解决220码左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短四杆洞的开球。今天下场,在嘉和城的前3洞,由于开球偏左,第二杆如果想过水,得稳稳打足230码才行,加上球位不好,考虑了一番后,还是用劈杆先把小白球放到水前再说。
第二杆出去,停球位离果岭恰好有220码不到,但整个是一个长上坡的球道,一直延伸到果岭,旗杆的位置都只是隐约可见。平时情况下,这种距离俺肯定是四上两推保博忌的打法,今天忽然心血来潮,想试试新武器,反正只要不出大问题风险就有限,上不了果岭无非再加一杆,还是四上——唤球童:拿大榔头来!
俺把铁木杆都称作“榔头”,原来只有一支22度,是用来替代四号铁的,现在分了老大、老二。也许是因为“没有想法”,这一榔头下去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小白球“飕”的一声直奔果岭方向。由于坡道太长,看不到小白球最终的落点,但心想这回即使是没上也差不多了。
等走到果岭前一看,小白球竟已经乖乖地躺在上面了!
对稍高水平的球友而言,这一杆可能算不了什么,很正常。但俺可是第一次干这种调调,颇有些掩饰不住的喜悦。
经过新年之际的一番大换血之后,俺球包里的杆子基本上算是“建制齐全”了,就看能不能用这些兵力好好地攻城拔寨。
后一篇:还是传统的玩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