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桂林山水见8 |
分类: 高球随笔 |
由于这段时间一直是徘徊在90多杆的水平,见“8”的次数实在是太少,真就是“屈指可数”,所以非常清楚地记得今天应该是第八次见“8”。
在桂林的山水高尔夫球场打的次数不算多,但对这个场子的几个洞颇有些发怵,对一些过于平坦的果岭好像也不太适应,故而似乎没有在这里留下过什么好记录。
今天和两位台湾同胞并在一组下场,却意外地打出了一场好成绩。
桂林连续几天的大雨,早就把一帮子高粉憋坏了,加之恰好又是周末,尽管俺的Tee
time安排在早上7点刚过,出发台却已是一番摩肩接踵的景象了。
我被临时安排到刚准备出发的一组去夹塞,在后9开球——恰恰好是我比较怵头的洞之一:距离不长,4杆洞,但Tee台高高在上,标准的右狗腿,直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前方球道区能在T台上看得清楚的范围不大,打左了会进树林,打右了会落水沟,打大了会冲到山坡边,打短了则很难在第二杆攻果岭。
等我赶到时,另外两位老兄已经开完球准备往下走,我连做准备活动的时间都没有了,只好匆匆忙忙随便比划了两下,抱着听天由命的思想,用1号木把小白球抽了出去,感觉中好像没有出现什么明显失误,应该是上球道了。
从陡峭的梯级下到球道一看,这个球位可犯思量了:虽然对面就是果岭,距离也就是30来码的样子,问题是球位正前方的水沟边正好是几颗不高不矮的树挡着,直攻的话起码得有60度以上的起飞角才能翻过树梢。
我认真盘算了一下,从冷静的“球场攻略”选择,显然只能吃点亏,应该先把小白球往回送出来再攻果岭,3杆上;否则,如果选择直攻,很可能是翻不过树梢而被碰落到水沟里,连罚杆的抛球点都不好选,弄不好会一下子多出3杆、4杆来。
考虑到不是正儿八经要打成绩,俺最后还是选择了直攻作为练习。S杆,杆面基本朝天,竖起手腕往下一劈——倒还成功了!虽然差了几码没有能够上果岭,但小白球非常漂亮地从树梢顶部飞越了过去,可以说打出了俺历史上一个几乎最漂亮的困难球位救球。
这个开局大大给了俺信心,接下来的几个洞连连出采:11号5杆洞开球落点差不多到了260多码,3杆上,抓帕;12号3杆洞攻果岭稍偏左,保帕;13号4杆洞2杆上加一6、7码的长推进洞,捉鸟。这个趋势一出来,俺就有点儿蠢蠢欲动了:莫非今天能在山水见一次“8”?
后面几个洞“差点”登场了。上半场结束,+8杆。
转到前9。1号洞是一个5杆洞,开球又挺争气,一杆出去剩不到200码。这时候就显出俺的新武器作用了——以前在这个距离毫无疑问只能分两杆,这回俺抽出了铁木杆伺候,直攻!一杆出去,击球很扎实,不禁心里一动:莫不成破天荒有机会逮一只大老鹰?
遗憾,方向偏了那么一点,落在果岭外长草区。结果是鹰当然飞了,鸟也跑掉了,弄个帕收场,也算不错。
2号洞的抓帕又刺激了俺的雄心。本来这个洞开球差了,架Tee过高,小白球击出去明显下坠,刚刚越过正面的小水沟;第二杆用铁木杆勉强攻果岭,又打偏了;誰知,在果岭外长草区的一个短切,差点直接就把小白球干进洞杯了!
在6号洞吃了个小亏。记得原来这个洞都是左狗腿的大炮台果岭,开球只能按180码左右来打算,也是俺容易发怵的一个洞。那知现在完全把果岭改到直线平地上了,成了很容易抓帕的洞,结果俺依老经验行事,没动Driver,白白损失几十码的距离,增加了第二杆攻果岭的难度,博基。
7号洞是一个长3杆洞,200码,右边大片水塘,左边水塘加沙坑、树林,整个球道都不宽,而且是大片的右侧坡,又是一个令我发怵的洞。好在这回俺有铁木杆了,虽然因为方向稍偏小白球上了果岭又跳了下去,但已经很满意了;尤其是接下来俺的“德克萨斯”推杆大显神威,极不容易地保了个帕。
到8号洞出了问题,打出了今天这场球唯一的一次开球OB,短切又手软,加3;9号洞打了个收工帕,算下来这个半场又是+8杆!
果然圆了俺今天的愿望,88杆的总成绩,第八次见“8”!
想想今天这个“8”还真不容易,含金量也不低。一则,连续几天的大暴雨浸泡之后,整个球场的状态本来就比平常情况增加了难度,一杆下去常常是连水带泥一片飞起来;二则,像上面提到的,俺对山水球场的好几个洞本来就存有比较明显的心里障碍。今天还有一个也不算有利的因素,由于下场的人太多,时打时停,节奏很难控制。
反过来总结一下,依目前的球技状态和实际水平,再多打N次“8”字头看来已经没有太大的困难,主要是两个环节要把握好:
第一,发球不能有明显失误,尤其是尽可能避免OB、遗失球,否则失误的这个洞一般都会是+2、+3甚至更差劲;
第二,保持在场上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是放松了打、放开了打。
像今天的10号洞开球,如果准备的时间多一些,说不定反而患得患失的可能性更大,把球开好的几率反而可能更低——原来在山水下场时俺在这个洞的开球基本上都不成功的。
前一篇:关于“球童”的几点思考(三)
后一篇:铁木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