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茵场上诉友情:一天53洞

(2007-03-17 00:29:47)
标签:

一天53洞

分类: 高球随笔

   好朋友的53岁大寿,因我去年自己过生日时曾一气干了45洞,他也早就谋划好了要“照葫芦画瓢”——只是他这个“瓢”也忒大了些,得整整53洞啊!

   虽然已经前前后后念叨了不短的时间,因为种种因素作用——有些想参加的人不一定就能被我们接受,毕竟这是一种私人性质的活动;一些我们希望邀请参加的人自己又不一定有这个勇气,等等。最终参加这个“挑战赛”的还是只集合了5个人——除了我以外,都是已经“知过天命”的几个半老头儿。

   清晨6:30就准时到达球会。成年男人之间的“友情”滋味还是很特别的:不仅仅一个个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犹如老顽童般欢呼雀跃,甚至有一位老兄竟然还在前一天晚上失眠——当然不会是为了“打球”本身,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这样的“生日”活动实在要让人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每人一碗牛肉面填饱了肚子,在第1洞发球台上摆足了Pose后,“寿星”兴高采烈地开出了我们这个“53洞挑战赛”的第一杆。好朋友作为主人考虑的非常周到,不仅事先专门回一趟深圳给我们几个捧场者准备好了纪念品,对过程的进行也做了精心安排:第一轮陪两个人打,第二轮陪另外两个人打,第三轮再率先到第17洞发球台等待大家会合。

   主要是担心到底能不能在天黑前完成53洞的“巨额工作量”,所以大家在前两轮中都几乎是用急行军的速度大步往前赶,结果每一轮下来刚刚好都是只用了3个小时——也就是说,才到下午1点钟,我们就很顺利地完成了36洞——当然是“走着打”的,可没有“开球车”一说。

   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活动中,我想大家对“成绩”问题都不是平时那样的表现出很关心——至少我自己是这样。不过,由于恰好才读了裴勇那本书,也就趁机现场体会了一番那些“理论”,效果还真是不错。比如说,用推杆在沙坑中和树底下救出了几个相当漂亮的球,更不用说“德克萨斯推杆”大显神威;比如说,果岭边用9号铁切球;比如说,注意握杆时两只手的着力部位;比如说,不要在果岭上瞄来瞄去,等等。

   到下午4点整,5个人一起第三次离开第17洞果岭,我们这场挑战赛恰好用了9个小时的时间,实际上相当的充裕。待“寿星”推完最后一杆后,大家都在开玩笑说,看这样子,就是再打它18洞也没什么大问题噢!

   除了用这种特别的形式一起给好朋友“过生日”外,回顾这次由俺提出原始创意的活动,至少还有两个比较特别的亮点,非常值得好好留在后半辈子的记忆中:

   第一,好朋友的真情。

   除了我自己以外,其他的几个“挑战者”都是大五十多的人了,江湖历练久矣,一生阅人多矣;在对待“人情世故”的问题上,虽说不上已是“心如止水”,却绝对是“难得激动”。然而,正是在片这绿茵茵的高球场上,大家谈笑挥杆间表现出来的种种,恐怕恰恰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宝贵的“友谊”——那些充满睿智的妙语连珠、那些心领神会的一颦一笑、那些绝无功利心的思想交换、那张张显露出婴儿般纯洁的灿烂老脸,等等,等等,绝非一般年轻人“交朋友”的推杯换盏、甚至自己都可能会觉得靠不住的“山盟海誓”可比。现如今,社会上动不动以“朋友”相称的人知多少?可真正在情感深处懂得与珍惜“朋友”大义的又有几何?

   试想想:倘若不是真真切切的“友谊”使然,即使是“高小姐”再厉害、再有多大的魅力,这几个老家伙(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半老”的家伙)谁会愿意没事干拼了老命来“挑战极限”?谁会吃饱了撑的在光天化日下一口气不停歇走上整整9个小时、行程几达30公里?谁能在如此高强度的过程中乐呵呵全然忘了一身的疲劳、时不时还要不无诙谐地和“寿星”大大打趣一番?

   第二,最有效的“体检”。

   经过了一夜的“反刍”,今天我逐一给各位打电话,惊讶地发现大家依然“感觉良好”,远没有出现那种太明显的“运动后反应”。这一现象非常有意义,至少是从一个方面有力的证明:我们这几个人身上的“零配件”真的还工作得很好,正如我和好朋友开玩笑说的,一天下来,这样一种对身体状况的全面考验,恐怕比什么B超、CT一类的“体检”还要管用、还要更有说服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