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隆中对”看企业发展战略问题

(2007-03-16 22:20:07)
标签:

企业战略问题

分类: 咨询手记

    有一句口号早已在企业界广为流传,这便是所谓“战略制胜”。“战略”之所以能“制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对“战略”问题的研究反映了做企业要“谋定而后动”。

    具体演绎到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中,可以用“为未来做好现在的决策”来理解,也就是说,企业发展战略至少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

    近来国人读史、看史、议史蔚然成风,从文学读本到影视媒体、报刊杂志,都不断掀起“古装、古戏、古文”热,甚至几成一股新的社会潮流。所谓“读史以明志”,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就可以看作“谋定而后动”之战略思想的绝好历史典范。

——“未来想做什么”?

    “隆中对”中,刘备对诸葛亮说:“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显然,刘备“想做的事”是“(孤)欲信大义于天下”,用现代的话直白地说,就是要取天下、坐龙庭、成就霸业。

    若将刘备集团看成一个企业,则上面这段话所表达的主旨便是这个企业的“总体战略定位”,或者说表明了这个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只有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基础、奋斗的目标、肩负的使命、追求的愿景等这些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找到经营的“切入点”,才有可能让企业这艘航船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发。

    所以,确定好“未来想做什么”,是企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第一方面问题。

——“未来能做什么”

    只知道“想做什么”显然远远不够。想做的事情可能很多、很大,但未必都能做成。刘备深感困惑和头疼的问题也正在如此:虽然志存高远,却屡战屡败,不得不三顾茅庐,问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的“计”,其实就是针对刘备集团如何实现其战略定位的一种发展战略规划框架,所解决的第一层问题,便是纵论天下大势的战略SWOT分析。

    基于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战略目标,诸葛亮首先分析了刘备“未来能做什么”:因曹操的崛起“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今操已拥百万,挟天子而令诸侯”,故“诚不可与争锋”;对孙权的势力不可小觑,“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故“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先从“三分天下”着手,再伺机完成统一大业,应是在“欲信大义于天下”这一大目标下力所能及的选择。

    当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恰如三国时期的群雄并起:既有可能大鱼吃小鱼(如刘备并益州),也会小鱼吞大鱼(如曹操收袁绍)。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对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所据有的资源条件(内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弄明白“何可为、何不可为”,使企业的战略定位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所以,研究好“未来能做什么”,是企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第二方面问题。

——“未来怎么去做”

    从“想做什么”到“能做什么”,是一个由虚而务实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怎么去做”。

    按照“三方天下”的战略指导思想,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路线:荆州物产富庶、交通便利,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其主不能守;益州地势险恶,易守难攻,且物产丰富,视为天府之国,而其主昏庸懦弱。此两地相互连通互成一体,可以成为刘备成就霸业的地方。

    更进一步,诸葛亮还具体阐述了“怎么去做”的战略规划框架,如据以实施,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第一,获取人心。要求刘备“思贤若渴”、“总揽英雄”;第二,建立根基。建议刘备尽快占有荆、益二州,并凭险阻以据守;第三,修内交外。西边结和诸戎,南边安抚夷越,对外交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

    从史实反映的结果来看,起家最晚、基础最薄弱的“刘皇叔”之所以最终能够建立蜀国,达成三国鼎立、彪炳千秋的功业,诸葛亮之战略谋划成果实为功不可没。

    相比之下,我们很多企业的所谓“发展战略”,一般都容易局限于口号式的泛泛描述,“想做”的事到底“能不能做”、如何在战略上规划好“怎么去做”,等等,往往都还达不到“谋”的程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