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素材——阮籍

(2011-09-18 15:47:29)
标签:

阮籍

东平

哭拜

《滕王阁序》

礼法

教育

分类: 作文素材

阮籍——礼岂为我设也!

1.事母至孝

阮籍,字嗣宗。其父阮瑀,建安七子之一,在曹操身边作书记官。阮籍三岁成为孤儿。曹操去世时阮籍正好十岁,因此,他注定要面对“后英雄时代”的乱世。

礼教的强项是“孝”,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三年守墓。一份真诚扩充为十分的伪饰,让活着的和死了的都长久受罪,在最不该虚伪的地方大规模地虚伪着。在这种空气中,阮母去世。

阮籍不会作秀。

那天,他正在和别人下棋,死讯传来,对方请停,阮籍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

下完棋,饮酒两斗,放声大哭,口吐鲜血。下葬时,吃肉喝酒,然“毁瘠骨立”,见母遗体又放声大哭,吐血数升,几乎死去。阮籍冲破“孝”的礼法来真正行孝,只想活得真实和自在。裴楷(阮籍友)吊唁,在阮籍母亲的灵堂里哭拜,而阮籍披散头发而坐,既不起立,也不哭拜,两眼发直,表情木然。裴楷出来后,有人问:“按礼法,吊唁时,主人先哭拜,客人才跟着哭拜,此次阮籍不哭拜,你为什么独自哭拜?”裴楷说:“阮籍是超乎礼法的人,可以不讲礼法,我还在礼法之中,所以遵循礼法。”

2.穷途而哭

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酒,没有方向地前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双手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车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夺眶而出。终于,声声抽泣变成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后转,另外找路,走到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悲情人物,壮志难酬)

“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晋书》)

3.时无英雄

一天,阮籍信马由缰来到河南荥阳广武山——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地方。山上有古城遗迹,东城屯过项羽,西城屯过刘邦,中间相隔二百步,流淌着广武涧。涧水汩汩,城基废弛,天风浩荡,落叶满山,阮籍徘徊良久,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一声浩叹,成了今后千余年许多既有英雄梦、又有寂寞感的历史人物的共同心声。

“英雄”所指者何?

①指刘邦——刘邦胜利,原因是他的对手项羽并非真英雄,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只能让区区小子成名。

②项羽——他觉得项羽并非英才,而获一时英名,是历史机遇。

③刘项——因为他叹息的“成名”而不是得胜,在他看来,刘项都不值得成名,都不是英雄。

④承认刘项为英雄,但他们早已远去,剩下眼前这些小人徒有虚名。他尖刻地挖苦那些追求三公九州牧的礼法之士是钻进棉裤缝里的虱子,“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裤裆,自以为绳墨。”

4.长啸大野

“那应是黄昏吧,离开广武山后,阮籍的木车在夕阳衰草间越走越慢,这次他不哭了,但仍有一种沉郁的气流通向喉头,涌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喉音、鼻音翻卷了几圈,最后把音收在唇齿间,变成一种口哨声飘洒在山风暮霭之间……”(《遥远的绝响》)“啸不承担切实的内容,不遵循既定的格式,只随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因此特别适合乱世名士。尽情一啸,什么也扎不住,但什么都在里边了。”(同上)

苏门山,因孙登(苏门先生)而闻名。阮籍上山,询问了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但孙登一声不吭,泥塑木雕般。“能与眼前这位大师交流的或许是另外一个语汇系统”,他缓缓地啸起来。啸完一段,再看孙登,孙登竟笑眯眯地注视他,说再来一遍,阮籍站起身,长啸良久。孙登已平静入定,他知道自己已完成了与大师的交流,返身下山。走到半山腰,奇迹发生了,如天乐开奏,如梵琴拨响,如百凤齐鸣——这是孙登的长啸,回答着他的全部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阮籍回家后写了一篇《大人先生传》。

5.青眼白眼

他厌烦身边虚情假意的来来往往,常常白眼相向。时间长了,阮籍的白眼也就成了一种明确无误的社会信号,一道自我卫护的心理障壁。对礼俗之士翻白眼,对通达之士施青眼。对嵇喜翻白眼,多半是他恨嵇喜不学他堂弟嵇康,热中利禄。

在充当司马昭参军时,有一次恰遇有关司法官署报案,说有人杀母。阮脱口而出:“杀父尚可,怎么至于杀母?”司马昭责问,阮说:“禽兽知母不知父,杀父是禽兽之类,杀母,禽兽不如。”(封建社会,逆子杀父,奸臣弑君,是为了夺产篡权,有功利目的,杀母毫无理由。)

6.醉卧酒家

邻近有个酒家,美少妇当垆卖酒。阮籍常常去买酒喝。醉了就躺在酒垆边,不嫌脏贱。少妇丈夫经过考察,就很放心地让他躺在垆边。

有一兵家女孩,才貌双全,未嫁而死,阮籍闻之,就去吊唁,尽哀而返,但他并不认识她的父兄。

“这眼泪,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性,只为生命,哭得抽象而又淋漓尽致。——真性情,真悲哀。

他的嫂子回娘家,他不顾内外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不但相见,而且相别。别人讥笑,他说:“礼岂为我设也!”阮籍别嫂,是家庭和睦的表现,光明磊落的行为,是真心实意。

7.东平为官——游戏般洒脱

有一次,他(此时为幕僚)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我曾经到山东东平游玩,很喜欢那儿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即让他到东平为相。阮籍骑驴上任,察看官衙的办公方式,下令尽拆府衙之墙,内外相通,官员可互相监视,办公效率提高。然后精简法令,大家心悦诚服。他觉得东平事已办完,仍骑驴回洛阳来。前后只有十余天。

有人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地上班,就这十余天。李白钦佩其潇洒,写了一首诗:“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只花十余天,便留下一个官衙敞达、政通人和的东平在身后,而这对阮籍来说,只是玩了一下而已。

他曾提出愿意担任军职(步兵校尉),唯一原因是兵营的厨师热病善于酿酒,且打听还有三百斛酒存在仓库。到任后,除了喝酒,我们事也没做。所谓“魏晋风度”,也就在这酒中漂散开来。

——其实他对司马非真心效力,借以全身,以仕为隐。此为大隐隐于朝。

总之,阮籍的显著特点:明哲保身,任诞全真。他是正直的,高尚的,聪明的,但是软弱的。像一株在悬崖缝隙里生长的瘦弱青松,躯干虬曲,高高依偃,在寒风严霜中显得低了头,弯了腰,然而坚强地生存下来,仍是一株青松。

——真君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