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冻的另外境界红冻白冻·北七道街·2·道外·哈尔滨·2011·6·5
一般我们说混汤的冻子,很黑色的。而清冻则是透明的。这家不一样,混汤的冻子很红色,另一种却不透明的发白的。
“水晶皮冻。“水晶皮冻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属于湘菜系。此菜是以猪肉皮为原料制作的大众凉菜。由于肉片含有与人皮肤相同的胶原蛋白质,所以能延缓皮肤的老化。水晶皮冻质地清澈透明,入口即化且爽口,而且价格很便宜,赢得了许多喜爱健康饮食的食客的欢迎”。
“一般时候,哈尔滨版的皮冻是清冻,是没有颜色的。还有,是肉皮切碎了辣种的,是碎的肉皮都沉淀在下面的。我有时候就咬咬牙买了一块,只要清冻,不要肉皮的。
这家却不是,而是一块块巨大的肉片卷着的摞着的。还有也不是清冻而是混汤的酱色的。
卖这种皮冻的也是生面孔,应该是外地的。皮冻不对,摊主也面目可憎的样子。
“哈尔滨经纬十道街早市,有一家写着蒸冻的,也是猪皮冻。好像是之前也是这家在安静街早市和夜市摆着摊子,然后给种种浇汁,小材料,搅拌了。
顾乡早市,有一家写着老太太皮冻的,好像是5元一斤。还有一家也给切了搅拌的。
“第一眼看见这个土丁冻是在东湖的市场里,一个老太太笑呵呵地打开上边的玻璃盖子让我看看,看的更清楚。那是一个个二大碗里装着的灰不出溜的一堆东西,不知道所以然。对话几句,老人家的福建方言实在不知所云,尽管老人家已经说的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方言的福建的普通话,我还是云里雾里。普通话在南方人那里为了和我这个北方佬对话常常被更改着,比如浙江版福建版广东版等等,有时候真能听懂一二,有时候我俩一块堆想跳楼。土丁原来是一种虫子,这是我回来在网上搜出来的,“土丁蛆状动物,生活在干滩涂表层,群集而居,身条长约5~7cm,刚出土时是呈上褐色、榨压洗净后,呈现灰白色,把洗净的泥土丁放大锅水内煮,拌些葱花,冷却后汤汁自然咬冻即成土丁冻”
后来在大厅里还看见一份土丁冻,也是二大碗装着也是放在泡沫箱子里,大概不是为了保温是保凉,怕化了。我现在几乎不吃北方的皮冻,包括哈尔滨早市里的皮冻,就在常温下,甚至夏天里那么摆着,并不化,这是不敢吃的原因。夏天里北方的皮冻和冬天的南方的糖葫芦一样不可思议。有一种叫老谭门子(闷)的,据说是蒸的,也是二大碗扣着的,不怕化也不化。吃过,一般。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老谭门子是什么材料造的,据说是河北一带的小吃
南埕细献土丁冻·福建·宁德·蕉城·东湖·2013·12·17”。
后来在鼓浪屿看见了土笋冻,实际上和土丁冻一回事的。大概都是辣种虫子熬制的。
“可口革囊星虫这句有点拗口,实际上这是学名,土名就很大众了,比如叫海泥虫、海丁、海蚂蝗、泥丁、土笋。于是,就有了土笋冻。
“土笋冻,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土笋冻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它含有胶质,主要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食用时配上好酱油、永春陈醋、蒜蓉”。
你可以不知道土笋冻,也可以没吃过土笋冻,但是你不能不知道郑成功,那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鼓浪屿这里,土笋冻一份5元。十年前的5元大概比现在值钱,是不是因为是在鼓浪屿,景区里肿么会有便宜。在泉州,我却没有看见过土笋冻。
“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属于星虫动物门(Sipuncula),革囊星虫纲(Pha-scolosomatidea),革囊星虫目(Phascoloso-maliformes),革囊星虫科(Phascolosomati-dae),俗称海泥虫、海丁、海蚂蝗、泥丁
[1]
、土笋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沿海滩涂。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
我们的食谱里一直有虫子的位置,比如,我们吃蝎子,据说,不但是美味,还是药补,因为蝎子是毒虫。
土笋冻是土笋(虫)的神来之笔·龙头路·8·鼓浪屿·厦门·福建·2011·7·20”。
纯皮冻6元1斤·经八街·3·龙凤·大庆·黑龙江·2012·5·12”。
喜欢清冻,不仅仅是不要酱油,也不要肉皮,煮的没魂儿的时候,肉皮捞出去,扔了。
水晶皮冻如有食品胶认罚2万·经纬十道街·3·道里·哈尔滨·2012·2·6”。
然后砸了蒜泥,酱油,蘸着,哇,极品啊。
皮冻的另外境界红冻白冻
皮冻的另外境界红冻白冻·北七道街·2·道外·哈尔滨·2011·6·5
一般我们说混汤的冻子,很黑色的。而清冻则是透明的。这家不一样,混汤的冻子很红色,另一种却不透明的发白的。
“水晶皮冻。“水晶皮冻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属于湘菜系。此菜是以猪肉皮为原料制作的大众凉菜。由于肉片含有与人皮肤相同的胶原蛋白质,所以能延缓皮肤的老化。水晶皮冻质地清澈透明,入口即化且爽口,而且价格很便宜,赢得了许多喜爱健康饮食的食客的欢迎”。
“一般时候,哈尔滨版的皮冻是清冻,是没有颜色的。还有,是肉皮切碎了辣种的,是碎的肉皮都沉淀在下面的。我有时候就咬咬牙买了一块,只要清冻,不要肉皮的。
这家却不是,而是一块块巨大的肉片卷着的摞着的。还有也不是清冻而是混汤的酱色的。
卖这种皮冻的也是生面孔,应该是外地的。皮冻不对,摊主也面目可憎的样子。
“哈尔滨经纬十道街早市,有一家写着蒸冻的,也是猪皮冻。好像是之前也是这家在安静街早市和夜市摆着摊子,然后给种种浇汁,小材料,搅拌了。
顾乡早市,有一家写着老太太皮冻的,好像是5元一斤。还有一家也给切了搅拌的。
“第一眼看见这个土丁冻是在东湖的市场里,一个老太太笑呵呵地打开上边的玻璃盖子让我看看,看的更清楚。那是一个个二大碗里装着的灰不出溜的一堆东西,不知道所以然。对话几句,老人家的福建方言实在不知所云,尽管老人家已经说的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方言的福建的普通话,我还是云里雾里。普通话在南方人那里为了和我这个北方佬对话常常被更改着,比如浙江版福建版广东版等等,有时候真能听懂一二,有时候我俩一块堆想跳楼。土丁原来是一种虫子,这是我回来在网上搜出来的,“土丁蛆状动物,生活在干滩涂表层,群集而居,身条长约5~7cm,刚出土时是呈上褐色、榨压洗净后,呈现灰白色,把洗净的泥土丁放大锅水内煮,拌些葱花,冷却后汤汁自然咬冻即成土丁冻”
后来在大厅里还看见一份土丁冻,也是二大碗装着也是放在泡沫箱子里,大概不是为了保温是保凉,怕化了。我现在几乎不吃北方的皮冻,包括哈尔滨早市里的皮冻,就在常温下,甚至夏天里那么摆着,并不化,这是不敢吃的原因。夏天里北方的皮冻和冬天的南方的糖葫芦一样不可思议。有一种叫老谭门子(闷)的,据说是蒸的,也是二大碗扣着的,不怕化也不化。吃过,一般。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老谭门子是什么材料造的,据说是河北一带的小吃
南埕细献土丁冻·福建·宁德·蕉城·东湖·2013·12·17”。
后来在鼓浪屿看见了土笋冻,实际上和土丁冻一回事的。大概都是辣种虫子熬制的。
“可口革囊星虫这句有点拗口,实际上这是学名,土名就很大众了,比如叫海泥虫、海丁、海蚂蝗、泥丁、土笋。于是,就有了土笋冻。
“土笋冻,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土笋冻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它含有胶质,主要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食用时配上好酱油、永春陈醋、蒜蓉”。
你可以不知道土笋冻,也可以没吃过土笋冻,但是你不能不知道郑成功,那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鼓浪屿这里,土笋冻一份5元。十年前的5元大概比现在值钱,是不是因为是在鼓浪屿,景区里肿么会有便宜。在泉州,我却没有看见过土笋冻。
“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属于星虫动物门(Sipuncula),革囊星虫纲(Pha-scolosomatidea),革囊星虫目(Phascoloso-maliformes),革囊星虫科(Phascolosomati-dae),俗称海泥虫、海丁、海蚂蝗、泥丁 [1] 、土笋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沿海滩涂。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
我们的食谱里一直有虫子的位置,比如,我们吃蝎子,据说,不但是美味,还是药补,因为蝎子是毒虫。
土笋冻是土笋(虫)的神来之笔·龙头路·8·鼓浪屿·厦门·福建·2011·7·20”。
纯皮冻6元1斤·经八街·3·龙凤·大庆·黑龙江·2012·5·12”。
喜欢清冻,不仅仅是不要酱油,也不要肉皮,煮的没魂儿的时候,肉皮捞出去,扔了。
水晶皮冻如有食品胶认罚2万·经纬十道街·3·道里·哈尔滨·2012·2·6”。
然后砸了蒜泥,酱油,蘸着,哇,极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