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出路不在于分类

垃圾的出路不在于分类·风华街·9·呼兰·哈尔滨·2019·7·28
她们席地而坐。坐在她们刚刚制造的垃圾上面,一地的青蒜叶子。她们在吃着早餐,很简单的,每一个人拿着一个馒头,然后还有小咸菜。
大概在她们,这些女摊主眼里当然也有对垃圾的认识,比如不是污水下不去脚,不是污秽恶臭难闻。只要还能忍受。
几年前我在松花江大堤上拍了在慢坡的大堤上坐着看江水的小女生们,和小女生们的男生们。人几乎漫山遍野,不过,人几乎都淹没在她们他们制造的垃圾上。
无数的废纸,包装纸,塑料袋,以及你能看见过的和你几乎很少看见过的种种的垃圾中。
那个帖子我发在论坛上,下面跟帖都看不下眼了,说,难道她们不知道肮脏和干净吗。
不是。她们当然知道肮脏,但是她们只要那肮脏在地上而不在她们身上。就像是青春痘只要生在别人脸上。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火车上,巴士上,尤其是长途巴士。垃圾桶垃圾盘就在手边,脚边。她们看不见,嗑着瓜子,吐沫四溅,一地狼藉。
我们在日本旅游。中国导游问,为什么日本街上看不见垃圾桶垃圾箱,也没有垃圾。
因为尤其是日本小女生出门要带着俩袋子,另一只袋子用来装垃圾。我看见过图片,一个抽烟的日本人拿着一个小盒,往里弹着烟灰。
我的网友跟我说过红地毯现象,他说,要是走在人民大会堂的红地毯上,大概谁也不敢随地吐痰了。
看来人都需要一种庄严感,约束感。有时候也不一定。比如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一样在几个小时的等待里会制造数亿吨级的垃圾。
“10月1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游客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然而在升旗仪式结束后,现场遗留大量游客随手扔下的垃圾,最密集处甚至露不出地面。150名保洁员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用了30分钟才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左右”。
有一种比较安慰老年人的说辞叫无龄感。我们其实更有一种叫无垃圾感,一种也许是沿袭了数百上千年的恶习,只要走出我家屋外,一切都能垃圾场。
似乎也不是日本人或者新加坡人生来就会辣么干干净净并且高度自觉的。嗯,日本或者新加坡都制定了关于垃圾的种种法规,并且严厉执行着。
严苛重典。这才是一切的出路。就像是战场上会有督战队,逃兵会被当场处决。这也是为什么要杀一儆百,不这样就不会有铁的律条和铁的遵纪。
“几名保洁员正在抓紧清扫。一位保洁员告诉记者,早市一散去,就会留下大量垃圾,天天如此,这条街一共有6名保洁员负责,大家都苦不堪言,周末和节假日也无法休息。早市结束时间是8时半,但基本撤完得9时多了,每天都要打扫 2 个小时,清理的垃圾能装三四车”。
呼唤重典,呼唤执法严格。尽管我常常看见早市大马路中间放着一只又一只垃圾桶,照样被随手让垃圾的人视而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