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肠过僧人走过卖酒街

酒肉穿肠过僧人走过卖酒街·人民路北段·成都·四川·2017·3·22
成都站前这会儿几条街都是卖酒买酒的卖酒瓶子和酒瓶子包装盒子袋子套子的。僧人在这里出现真不多,但是尤其起打扮特色,举止忸怩,当然就很显眼。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见性成佛,正觉如来,为什么和尚要清规戒律?
问到这个问题,那么你就要知道清规制度的由来,也就是丛林制度。
首先,清规和戒律是不同的
戒律是由佛所制定,只有佛才可以制定戒律,清规是祖师制定的,佛所制定的戒律条条都是有原因的,佛在最初并没有制定戒律,直到后来每发生一件错事,佛就制定一条戒律,这就说明这些问题是会发生的,佛制戒才会服人。
当了知: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现在来说清规的由来,关键问题你要问的就是,见性成佛,悟无所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制定那么多规矩是吧?
好,很简单,你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见性成佛,正觉如来”这句话你会说,你会背,现在我来问你,你见性了吗?你成佛了吗?事实是没有,我们大家都没有,见性谈何容易,可是在没见性以前呢?
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大师后大为兴盛,禅宗主张顿悟
但是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修行人,美其名说在参禅
其实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去想,就在那里偷懒,这样每天都在混日子
因为悟是心,心的东西在外表看不出来,这样弊端就出现了。
六祖慧能大师的第二代法脉传人马祖道一禅师眼见于此,特别制定了丛林制度
也就是寺院的制度,而道一禅师的传人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了清规
怀海禅师制定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并且也在那时制定了早课和晚课
无论顿悟与否,不可借参禅悟道为名,而偷懒。
所以,在见性前,该下的功夫还是要下,这不妨碍悟道,所以戒律和清规是必要的,它是帮助修行人正确的引出一条道路,使修行人在菩提道上能有指引,能不犯错,能鞭策自己努力不懈。
因此,戒律和清规是一定要的,这不妨碍见性,而且对帮助见性也是起到了辅助
要不然,每天在那里说我要见性,我要见性,什么事也不作,除非你是六祖的根器,不然什么事也不作,会见性才怪呢“。
当然,戒律也不是神药,法律都能漏网,僧人是不是遵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我看见僧人走进卖酒一条街也没啥感慨,至少我看见时候僧人并没有拎着酒。
哈尔滨原来有一个早市就在一座很有名的寺庙后面,我看见过年轻的和尚在早市上买着活鱼,猪肉等等。现在这个早市搬走了,一个鸡不下蛋的地方,要走过去老半天,不再去了。
欢迎品尝,样品酒出售。这是在酒市上为数很有限的我看见的大约唯一一个打开瓶子摆着酒盅让你品尝的卖酒的。而很奇怪,这里却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人过来。



















前一篇:扔了3瓶二锅头
后一篇:地上摆着被扒皮的摊主说是驴肉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