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一缕炊烟在小街飘起来的时候,一定是午夜的零点整,那是做大馇粥的老陈每天必需的准时的功课。从点火烧水到大馇粥煮熟出锅,大约要四个时辰。陈师傅原来是钢厂的机修钳工,一身好手艺用在了他的这口特别制造的熬粥的锅车上。20印的大铁锅扣在车子中央,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金属灶台。锅下面的灶口里没有炉条,开着大口的火塘里塞进木块碎板。几乎没有灰烬,有一点也随着青烟飘出烟囱,散到空气里面了。
打熬粥的第一天起,陈师傅就没买过一块拌子。附近的跟前的走路碰见的串门赶上的一切能烧的东西都让他划拉回来。烂沙发旧家具破木头刨花板等等,这些东西似乎有的是,总也烧不完,从来没看见他为烧火发过愁。烧木头,着的快,离不开人,总要随时往里面加烧柴。陈师傅也就从来不离开锅的左右,不管冬夏,总是守着他的大锅。看着锅里的粥变黄变粘稠,手里的长把勺子来回推着这锅粥。
每天的第一缕阳光,总是陈师傅头一个接着的。老婆子起来的时候,粥熬好了,老婆子开始推着这锅粥走进市场。那熟悉的标准的女高音就高声地吆喝起来,于是,整个市场就会听见那每天最亮的嗓子:大馇粥,五毛钱两舀子!
而此时,老陈已经蹬着自行车跑在上班的路上了。上班和下班的必修的课程是沿途检点破木头,所以,老陈经常在居民楼里穿行。自行车的前边后边总有装不完的能烧的一切东西。老陈下班的时候一般是准时回家的,如果不准时回来,那一定又看见破沙发了。这个要费点事,老陈拿出必带的斧子,螺丝刀子等等工具把沙发就地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