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铭
(2010-04-30 18:15:56)
标签:
螳螂秃鹫宽阔的胸怀生物物种散文邵顺文作品文化 |
分类: 每日一题 |
台湾《台中日报》发表邵顺文纪念玉树地震诗歌
墓铭
邵顺文
我对天葬充满了神奇的感觉。在自然中,什么样的动物担当了天葬遗体的清道夫呢?这个谜语直到几天前我阅读了一本关于动物的百科全书以后,才有了答案。
主角名叫秃鹫。它属于猛禽一类。它的身高有60多厘米,身长将近1米。当它的翅膀展开时,可达2米以上。秃鹫的神奇在于它的肠胃。它不仅能够生吞活剥各种动物的肉体,还能把它们的骨头嚼咽干净。
向往高处。它有没有给自己订立一个飞翔的目标,我们不知道。自然是神秘的,有些东西,一直不会给我们既定的答案。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所了解的自然,充其量只是自然蕴涵的千分之一或者更少。我们懂得的越多,就会发觉自己越肤浅,也就会越发感慨自然的深邃与博大。秃鹫显然吸引了我们。它即使是在排泄自己屎尿的时候,也喜欢在几千米的高空展翅翱翔时完成,而它的所有排泄物,也将在高空强风、气流的作用下,被涤荡得干干净净,不会有一星渣子落到地面。秃鹫的死亡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它在自己将要死亡的时候,会使劲地向着更加高远的天空,向着太阳飞翔,直到太阳和热流把它的躯体消融干净,不留一点痕迹。你永远无法看到秃鹫的尸体,人们对秃鹫的死亡除了崇敬,别无其它。
另一种让我关注的动物是雄螳螂。所有的雄螳螂都知道,当它们与母螳螂交配的时候,它们必须要以成为母螳螂的食物为代价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这不会阻挡任何雄螳螂生殖繁衍自己后代的决心。于是,在与母螳螂交配的时候,母螳螂消耗体力过大,需要补充食物,它一边交配,一边慢慢吞噬着雄螳螂。一般它会从雄螳螂头部开始吞食。通常情况下,雄螳螂不会马上死去,只有到交配完成时间,它的身体机能才会消失。
雄螳螂的死亡是悲壮而神圣的。这是别种的神圣。当谈起死亡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秃鹫与雄螳螂的死亡。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的死亡比它们更加让人惊心。它们是最配得上用最浓重的仪式进行厚葬的生命,但是显然它们中没有谁获得这样的规格——这应该让我们深感羞愧。
我们身处的自然,并没有为人与其它生物物种制定一个公正的法则。博大的自然,用她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公理与正义,一样也容纳一切不公与邪恶。她微闭双眼,任凭一切运行。她藐视一切卑微,却不表于形;她褒扬一切崇高,一样也不露于色。我们所说的是非,是我们自己以为的“是非”;我们所说的英雄与怯弱,是我们自己以为的“英雄与怯弱”。这一切永远不会出于自然之口。
所以,在自然的天地,没有真正的坟墓与碑刻。三才者,天地人。人可以为天地立传。今天,我就在自己的文字里,为它们树立一座永恒之碑。自然不曾夸奖过什么,但是也不阻挠我们对最高牺牲的夸奖:它们的死亡,恰恰意味着它们精神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