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新发表

(2010-02-02 23:04:02)
标签:

邵顺文

邵顺文作品

散文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2010年第二期《润文摘》发表邵顺文散文【生命迁移】

    我从一个牛场的场主那里见证了一头牛悲壮的死亡。

牛场从昨天下午开始,把全场的牛朝刚刚建成的新牛场转移。原来的牛场有七百亩,牛场上的牛有三百多头。移走这三百多头牛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场主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次移动。他首先对每头牛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因健康原因不便集体移动的牛必须单独处理;接着,他对这些可以集体移动的牛进行分类,哪些牛安排在一车上移动,都事先编号排列妥当。在一切前期工作都准备周密以后,这三百多头牛被分装在二十多辆高护栏货车上,浩浩荡荡向新牛场出发。七百亩大地,三百多头牛,二十多辆车子,这是怎样磅礴的气势?十一月的风吹过空旷的牛场,扬起大片大片的灰尘,它们蓬松的头发迷蒙了车队前进的天空。黄色的土地在移动着。灰色的天空在移动着。蓝色的车队在移动着。黑白相间的牛在移动着。一时间,似乎整个世界在漂移一样。

我乘坐场主的别克轿车,与场主一起在车队的后面压阵。空气中飘来牛的腥味。这股腥味从场主的身上散发而来,从前面驶过的车队散发而来,从高远的天空散发而来,也从大地的深处散发而来。这股腥味像虫子一样爬满了我的头发,前额,鼻尖,它们甚至还从我的鼻孔爬进了我的身体内部,从我的衣领爬进了我的腋下。

沉浸在这浓浓的腥气中,我突然有些不自然起来。这哪里是什么腥气呀?分明是大地上生存的气息,是在一波一波死亡之后一波又一波生命再生的气息。当我们用粗壮结实的绳索把这么多牛捆绑在货车护栏上进行迁移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些牛的感受呢?“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些卑微的生命,何时能够得到人的尊重呢?我看了身边开车的牛场主,张开的嘴唇情不自禁又闭了起来。

牛与牛挤在一起,发出碰撞的声音;摇晃着的牛,在车厢里发出“哞哞”的叫声;长长的车队的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突突”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发出“呜呜”的鸣叫声。这些声音一起,构成了大地上少有的合唱。这是生命在大迁徙时间发出的声音。这样的迁徙,对于一片土地来说,很难发生,五百年前没有这样的场景,五千年前没有这样的场景。这是远古与现代化结合的战事。对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人来说,更多的人没有机会看到。能够目睹这场战争,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

正在我暗自庆幸自己碰上了壮观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挨在我们前面的第二辆车,在翻越一道坎的时候,由于车后面的护栏锈蚀,被一头壮年的牛挤垮,随即这头牛跟着这个护栏一起从车上坠落。这头牛的绳子也被折断。其他四头系在后面护栏上的牛也在瞬间跌落在地。有一头和挨在我们前面的第一辆车撞了正着。被撞的车立即制动下来。我们的别克也同时停止下来。除了那头被撞的牛以外,另外四头均慌忙逃窜。它们的颈脖上,依然套着粗壮结实的绳子。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味道。

时间大约是下午五点。十一月的黄昏,黑暗正慢慢地伸出手来,攫取一天最后的光芒。正在前面行驶的其他车辆也纷纷停了下来。所有的驾驶员和技师都从车上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分头向四头牛逃窜的方向跑去。

这是一场找寻奶牛的战争。四头牛中的每一头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但是,这轻微的伤痛似乎并没有影响它们逃窜的速度。它们转眼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四组人群,自发地朝着四个方向去追,只留下我和一个医生照顾刚刚撞车的那头牛。它的伤势似乎不轻。我下车的时候,看到它正躺在地上。它左侧的一大块皮被货车的前轮蹭破,模糊的血肉让人看了怜惜不已。它呼呼地喘着气,嘴里升起白色的雾凇。医生赶紧取出器械,为它消毒止痛。这是一头善解人意的牛,我看到当医生轻轻拍打它的时候,它的眼眶里贮满了泪珠。

夜越来越深,深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两个一边照看这头伤牛,一边为那几头逃窜的牛担心。医生对我讲,刚刚逃窜的四头牛,无论哪一头的价值都在万元以上。我听了以后,倒吸一口冷气。医生还给我讲述了奶牛养殖的一些基本知识。他说成年奶牛一般日需青料量在50公斤左右,年需要量在2万公斤上下,平均每头奶牛约需2.5-3亩青料用地。为了让奶牛高产,人们一般选购年产奶5000千克以上的高产荷斯坦奶牛进行饲养。在奶厂,并非所有生下来的公牛犊都有好的命运。由于公牛犊的饲养成本比较高,很多牛场都把刚刚出生的公牛犊直接宰杀,以提高奶厂的利润,而奶牛的配种,一般也有专门的配种公司,一般的牛场无需自己饲养公牛犊。

星星爬上了我的头顶。外出寻牛的人们陆续赶了回来。他们带来了好消息。那四头逃窜的牛都已经被找到了,并且被牵了回来。不一会,四头牛又回到了它们来时的那辆车上。汽车又“突突”地跑了起来。

到达新牛场,已经是深夜十二点钟。卸牛的时候,人们发现,有一头牛在长途的奔波之后,已经瘫倒在车里,无法动弹。当医生赶去看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他说,死了。人们的心情非常难过。我和场主过去查看的时候,看到这头牛的脖子已经被绳子勒段。原来这头牛系在护栏上的绳子太短,导致它在路上颠簸和其他牛位移以后无法转身,也无法呼吸。如果那时它用尽自己所有力气和其他牛争取靠近护栏的位置是否可以存活下来。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它宁可选择让自己死亡也没有去争取生存的机会呢?

每个生命都会离开。是否被其他的生命记取,究竟重要还是不重要?遗忘了,会怎样?不遗忘,又会怎样?全凭一颗心吧。看着眼前这头被勒死的牛,我的眼睛呼啦啦一下湿透了,像一扇清晨打开的窗户,呼啦啦飘进那么多刺眼的太阳屑。

 

2010年第三期《感悟·睿版》发表邵顺文散文【长着耳朵的石头】

人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要和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对话。另一个自己以什么样的形态位于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者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

打的去南京师范大学招待所看望弟兄。车到鼓楼红绿灯口,驾驶员在等候绿灯的片刻时间,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石头。一块只有拇指大小的石头。他向我展示这块石头,并且把石头从正副驾驶隔离带的左边递给我,对我说:“你知道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

他的问话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来以为他会问我这块石头价值多少。这更符合一个人的习惯。听他这样问,我不禁留心起他珍爱的这块石头来。我拿着石头,左看右看,觉得非常遗憾。这是一块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石头。你在任意一条马路的任意一个角落都可以见到这样的石头:扁扁的,窄窄的,短短的,不规则的,伤痕累累的,圆不溜溜的,色泽混乱的。我笑着说:“这是平民出生的一块石头。跟我一样,不值钱。”

他从我的手里接过那块石头,对我说:“你看,就这么一块石头,被打磨成这样光滑圆润,需要多长时间呀?我看到它以后,也就是在一个马路边。我想如果我不把它捡起来,它现在不准已经被埋没在马路边的沟渠里。再也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它。它将永远消逝于大众的视野。被埋没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呀。你说是不是?”我惊奇地看着他,觉得这话与他现在的工作毫不相关,心里很是纳闷。

红灯过去了,我们在北京西路上继续前行。他一边开车,一边说:“我平时开车,一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有时客人上车,我和他们说话,他们根本听不懂。有时候,他们就是听懂,也不理会我们。谁叫我们是出租车司机呢。有时候,即使他们理会我们,也是抱着很鄙视的态度。那时候,我心里就觉得非常难过。于是,我就想和自己讲话。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给自己听。这时候,我就会从口袋里摸出这石头。我对它说,石头,我和你都没有被埋没,我们都是坚强的。我有时候还对它说,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精品。它非常认真地听着。我觉得它像我一样。它和我一样坚强。”

他接着道:“任何事物都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只有在时间打磨以后,一块石头才能变成好石头。我们现在都是好石头。所以我们也才能继续发挥作用,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尚有道理。于是插话说:“其实,时间的另一个功能是,把所有的好石头,都打磨成废石头。就像这块石头,圆不圆,方不方。如果是真正的好石头,也不可能存下来。不是被废石头排挤,就是被拉去做碑刻了。所以,可以这么说,把废石头打磨好石头的是时间,把好石头打磨成废石头的也是时间。”

他惊讶地问我:“那我们究竟是好石头还是废石头呢?”

我说:“和你手里的那块一样,说好就好,说废就废。好与废,全在于自己的认定,与他人无关。你手里的那块石头,你说是你,就是你;你说是别人,就是别人。”

他说:“每天出车,我都带上它。我知道它没有多大价值,就像我一样。尤其是生意差没有人的时候,我就会把车停在安静的地方,把它拿出来,对着它讲几句话。然后,揣着它继续前进。”

这个驾驶员大约三十六七岁光景。他的面孔比较憔悴,两鬓留着长长的鬓发。他为什么每天开车的时候,要在身上揣着一块分文不值的石头?并且不时要和这石头聊上几句呢?在喧嚣的世界上,他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以一块石头作为自己倾吐的对象?离开南京师范大学招待所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永在孤独的征途。他需要在世界上找到另一个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相依相伴。那是他的化身。他需要在自己没有听众的时候,说给另一个自己听;他需要在自己没有观众的时候,舞给另一个自己看。另一个自己是虚拟的,有人选择了字画,有人选择了文字,有人选择了古董,而这个司机的选择是一块分文不值的石头。这是一块会听话的石头。

石头长着一对会聆听的耳朵,你说,喧嚣的文明世界究竟有多么孤独的内核。

 

谢谢朋友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鼓掌
后一篇:五十年的时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