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字经故事解读:半部《论语》治天下

(2009-05-15 13:00:10)
标签:

邵顺文

作品

《论语》

太祖

金匮

赵普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参加了新浪征文活动,请三字经故事解读:半部《论语》治天下支持。谢谢!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务,但是他学问不多,做了宰相以后,宋太祖常常以读书劝他。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退朝回到自己家就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一读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他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初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粘贴这些旧纸片,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宋史·赵普传》里面记述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赵普的勤学刻苦。《三字经》用这样的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情的概括: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论语》有三种版本,《鲁论》、《齐论》、《古论》。《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鲁论语》相同,但是多出《问王》和《知道》两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也没有《问王》和《知道》两篇,但是把《尧曰篇》的“子张问”另分为一篇,于是有了两个《子张篇》。篇次也和《齐论》、《鲁论》不一样,文字不同的计四百多字。现在我们通常读的论语是《鲁论》。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赵普是宋朝功勋卓著的臣僚。959年六月,周世宗去世,年仅7岁的宗训即位,这就是恭帝。主少君轻,给握有禁军大权的赵匡胤以难得的机会,他随之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赵普直接参与、策划并指挥了陈桥兵变,有拥戴之功,自然也成为了开国元勋。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此即金匮之盟的来历。《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后的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对于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但宋代的笔记野史上却有一些颇为离奇的记载。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二十日那天,“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纣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大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沼于柩前即位。”斧声烛影指的就是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地时间为976年10月19日。

历史上一直有人怀疑赵普和宋太宗密谋谋杀了太祖。对于赵普来说,其时已经失去了太祖的信任,处于政治低谷,相位难保。对于太宗来说,对权力的觊觎也是人之常情。有人认为金匮之盟也是赵普和太宗为掩人耳目而于事后捏来平息众怒的工具,是伪造的文本。不管赵普是否真的扮演了这种猜想的角色,人们对他的疑问已经无法去除。

赵普一生三度入相。他曾对太宗说过:“臣有《论语》一部,半部佐太祖平定天下,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后人因称赵普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后来演变为人们对赵普勤奋学习的美誉,多少有些变味,其实,他的韬略,远远不可以“半部《论语》”来论。三字经言:《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这对于《论语》地位的界定,无疑是客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