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字经》故事解读之一:孟母三迁

(2009-04-12 21:10:21)
标签:

邵顺文作品

孟母三迁

《三字经》

国学解读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三字经》从第25个字开始,用了12个字的笔墨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故事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气愤地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教育孟子坚持不懈地学习。

孟母三迁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但孟母三迁的背景,一般人并不了解。汉朝刘向《列女传》载:“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少时,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之。’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从以上记载不难看出,孟母第一次迁出是因为孟子家近墓地,孟子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后决定搬迁,他们迁入了一个集市附近;孟母第二次搬家是因为到了集市以后,孟子又学习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孟母决定再次搬迁;他们最后把家搬到一个学校旁边,正是在那里,孟子变得遵章守纪,热爱读书。于是,孟母决定就把家安置在学校旁边。孟子长大成人以后,学成了六艺,成为了大儒。

作于西汉文、景时期的《韩诗外传》,对孟母“断机杼”有所记载:“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断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我们从已有的资料可以看出,孟母实际上搬了两次家,一次是从老家迁移至集市,一次是从集市搬迁到学校。但是经过两次搬家以后,孟母母子实际上居住的地方已经从最初的第一处变成了第三处。孟母三迁让我们知道孟母是一个大义、果断、威严而且有远见的女人。可以说没有孟母的这些品质,就不会有孟子超乎寻常的成就。《三字经》说:“教之道,贵以专”,其实不虚。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晋朝潘岳《闲居赋》云:“故髦士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如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关于孟母搬家故事的成语,有“孟母三迁”,“孟母三徙”,“孟母择邻”等,它们说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管束甚严,是后世母教典范。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改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