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动物来说,最致命的困难都是生存的困难。这一点,对于人类也不例外。人们习惯于从同类身上寻找经验和技巧,却常常忽略了向我们身边的动物学习。
蚂蚁家族在荒漠的原野以及被我们反复践踏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从不被人关注的小小生灵,一直生活的滋润而且秩序井然,尤其是当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更是让人敬畏。
当一场足以毁灭一切的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众多蚂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聚拢抱成一个“巨大”的黑团,像雪球一样在火海中飞连滚动,熊熊的烈火中不断地响起“噼叭”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为团队捐躯的声音,它们不停地滚动,不断地被烧焦,最终绝大部分的蚂蚁逃离火海,继续着它们种族的繁衍。
美国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家葛利芬冒着风险,在肯尼亚发现了狮群觅食的一个高招:4只母狮联手出击。2只母狮高高地站在土岗上,有意让猎物知道这儿有狮子,此路不通。第3只母狮钻进草丛,悄悄地向猎物潜行,而第4只母狮从另一方向咆哮而出,虚张声势地把惊慌失措的猎物赶向设有埋伏的草丛。受惊的猎物眼看三面被围,条件反射地向草丛奔去,第3只狮子毫不费力地咬住了送上门来的美食。狮子间默契布阵,充分反映了它们巨大的生存技巧。
一个猎人有一次,遇到一只带着4只小狼的母狼。母狼要照顾跟在身后的小狼,跑得不快。猎人追上去,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跑。猎人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助复杂地形迷惑猎人,然后伺机脱逃。而这次,猎人一旦跑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猎人追着这只母狼,跑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十分清楚,狼飞快逃出他的射程。他朝母狼消失的地方愤怒地开了几枪,气呼呼地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那4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于是他决定返回那个沙丘看看。借着落日余晖,他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他跑过去一看,只见一大堆野驴粪,白气正从中冒了出来。他轻轻扒开野驴粪,看到了那4只小狼。它们正在温暖的驴粪下均匀地呼吸。
西利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寇克·菲舍尔等人,一直在研究蜂群是怎么选择新家的。晚春一到,蜂巢开始变得拥挤,蜂群通常会分家,蜂后、部分雄蜂和半数工蜂会飞行一小段距离,聚集在一根树枝上。蜂群就在那里露宿,由小部分蜜蜂去找新房。最理想的筑巢地点是在离地够高的树洞里,有朝南的小孔作为入口,内部有空间容纳幼虫和蜂蜜。蜂群一旦选好地点,通常不会再搬,因此选择必须正确无误。
西利的团队想知道这是怎么办到的,他们把几个4000只左右的小型蜂群运到“浅滩海洋试验室”所在的阿普多尔岛,把每个蜂群都放走,让蜜蜂去找他们放在岛屿一边的蜂巢箱。这座一公里长的小岛上有很多灌木,但几乎没有乔木或其他适合筑巢的地方。
在一项试验中,他们放了5个巢箱,其中4个不够大,一个差不多刚刚好。很快,5个箱子周围都出现了侦察蜂,这些侦察蜂回到蜂群时都跳起了摇摆舞,催促其他侦察蜂也去瞧一瞧。每一支舞的强度反映出侦察蜂对该筑巢地点的热衷程度。过了一段时间,已有几十只侦察蜂跳得非常起劲,有的支持这个地点,有的支持那个地点;每只巢箱周围都有一群蜜蜂嗡嗡起舞。
决定的那一刻不是发生在主蜂群内,而是在外面,在侦察蜂聚集的巢箱周围。只要有一个巢箱入口的侦察蜂在15只左右(这个门槛已由其他试验证实),那只箱子周围的蜜蜂感觉出法定数目已经达到,便会回到蜂群中宣布这个消息,新家选定了,而新家就是5个箱子中最理想的那个。
蚂蚁,狮子,狼,蜜蜂,以及其他许多动物,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协作智慧,足以让我们为之心服。在困难面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向它们学习,抛却彼此的分歧,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里面每个人的作用,凝聚集体的力量化解困难。在诸如经济危机等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即使是敌人也应该舍弃前嫌,联手共御。这才是这个大家庭能够健康延续的必由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