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真正的乞丐致敬

(2008-10-27 14:17:07)
标签:

邵顺文散文

大地笔记

出版

地震

发表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http://imgs.soufun.com/news/2008_05/19/news/1211182797320_000.jpg

    我这里说的是真正的乞丐。我们每天在马路边看到的,在车站、码头、大街小巷看到的那些乞讨的人,有一些并不是由于生活没有着落的原因去行乞,而是把乞讨作为一种休闲和打发时光的手段,这样的人,我且称之为伪乞丐。伪乞丐不知道真正乞丐的内心,不懂得自身力量的积蓄与爆发,也没有真正乞丐所面临的强大的生存和精神压力。据说在中国,有的地方,只要人们把手中的农活做完,就会整村地外出行乞。这样的群体应该叫做伪乞丐群。

    我知道几个乞丐,他们是真乞丐,挺有骨气的。真正的乞丐,有羞耻感、奋进感,他们期望的是改变现状。行乞是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过程。行乞的经历,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和耐力,也让他们看清了世态炎凉,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向上的精神。这样的乞丐,从来就不缺乏。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幼时因家庭贫困,便落发为僧,乞讨度日。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纷纷兴起,濠州的郭子兴领导的红军也日益壮大。一天,寒风凛冽,朱元璋却衣衫破烂,被郭子兴的城卫疑为奸细抓起来。郭子兴见绳索捆缚的和尚相貌奇伟,暗暗称绝,就放了他。后来朱元璋也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得到重用,并成为郭子兴的女婿。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首领,转战南北,最终于1368年夺得天下,建立明朝。朱元璋落发为僧、乞讨度日的经历,给他换来了“乞丐皇帝”的佳誉。

    另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乞丐是韩信。他是我故乡淮安人。韩信出身贫寒,少年时常常向人乞讨求食,一般人都讨厌他。韩信走投无路,只好改以钓鱼为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就在韩信钓鱼的地方,平时经常有许多妇女在那儿漂洗棉纱,其中有位妇女看到年轻的韩信面露饥色,钓鱼之余还坚持读书习武,十分同情,常把自己带来的饭菜匀给韩信,接连数十天,天天如此。韩信深受感动。一天,他对漂母说自己以后一旦发迹,定当重重酬报。谁知漂母非常生气,说:“你堂堂男子汉,竟然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周济你的,难道是图你日后的报答吗?我只希望你奋发图强,日后能有出息。” 十多年后,韩信果然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辅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的统一天下。

    真正的乞丐是有自己的尊严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家境特别贫寒。那时经常有很多乞丐上门行乞。其中有一个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那天中午,他衣衫褴褛来到我们家乞讨。他不知道我们当时的日子多么困难,我想也应该和他差不多吧。当母亲把一碗稀饭盛到他碗里以后,他似乎觉得自己被羞辱一样,一下子把稀饭倒在我们家猪圈里。母亲刚刚要责备他,父亲把她拉到一边。父亲在那乞丐走后,对我们说:“这个人虽然穷,但是他有骨气。”时隔近三十年,这个乞丐当时的举动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真正的乞丐有爱心。汶川地震爆发以后,江苏南京江宁一个乞丐的行为引起了全国人的感动。他的名字叫做徐超。他大约60多岁,头发花白。他身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就是他前后两次为灾区共计捐赠了439.01元人民币。他的行为,让现场的工作人员热泪盈眶,也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反,我们个别的企业家,居然提出捐赠“一元钱”就够了。对比之下,我们有多少人能比真正的乞丐有良知呢?

    前阵子,才华横溢的诗人吾同树因为生活的困难自杀身亡。这件事情本来我已经淡忘了,但最近邮来的一期刊发我三篇散文的《青年作家》杂志上,有关于吾同树的一些讨论,再次引起了我关于生存的思考。因生活所迫沦落为乞丐的人也有成就自己一生的。朱元璋、韩信、瞎子阿炳,等等,他们都是妇孺皆知的例子。吾同树应该知道。在自己遇到苦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低下头,向那些比自己更加艰难的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呢?毕竟生是宝贵且不可复制的。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地位与身份都不能表明什么,我们一直在生活中寻觅和感悟。也许我们身边偶尔路过的乞丐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地方,只要你留心生活,就会发现,那些真正的乞丐,正是我们生活道路上最好的老师。他们至少告诉我们怎样坚强地活着。而我们所期望的一切,必须借助的前提,正是好好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