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
(2008-09-21 22:24:14)
标签:
志愿者风采刘万鹏图书出版妙手杯邵顺文大地笔记地震奥运清荷文化 |
分类: 每日一题 |
本文为中国作家协会推荐发表作品,推荐发表链接地址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p/ycwc/ycsw/135_138082.htm
荷花是我心目中最美丽而诗意的花。她表达着热烈,象征着高洁,昭示着和谐,体现着力量,是历朝文人雅士歌咏的对象。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不描写了其娇艳动人的形态。无荷不夏,荷花的香韵,从文字到生活,随处可以感到。
行走在祖国大地,我几乎处处可以感受这样的荷香。山东济南大明湖,湖北孝感莲花湖,广东肇庆沥湖七星湖等地的荷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几个城市还把荷花列为自己的市花,加以保护与发展,并着力弘扬其特色的荷花文化。山东济宁,河南许昌,湖北洪湖,江西九江等地也把荷花列入市花。可谓荷香遍地,让人惊喜。
故乡也有一处荷香浓烈的地方,位于淮安楚州博里中学。这里我没有见到实体的荷花,但是在一本叫做《清荷》杂志的封面上,一幅荷花的图画吸引了我。
《清荷》是楚州博里中学清荷文学社的刊物。在一所农村中学,能够拿出自己的文学刊物,这确实让我感到欣然。这本杂志的前身是博里中学鲲鹏诗社的社刊《鲲鹏诗刊》。《鲲鹏诗刊》以刊载诗社老师及学生的古体诗词为主。主要栏目有抒情天地、江山多娇、九州诗园等。《清荷》作为《鲲鹏诗刊》的新版,在原有栏目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栏目的数量增加了,栏目文字在质量方面和内容的宽度与深度方面也有了更大改进,且加入了诗教园地、征文选登、哲理人生、中考作文等与学生更加贴近的栏目。改版后的杂志,更为师生所喜爱。
在《清荷》封面上,我看到几枝碧绿的荷叶,她们从低到高层次排列,仿佛学校里面不同年级的学生一样。荷叶边,有荷花绽开。一朵深红,一朵红里透白,还有一朵,是尚未开放的花苞。这三朵花,也让我想到不同年级的孩子。看到这封面,我宛如看到一张张活泼的脸庞,他们正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着自己灿烂的笑容,健康而快乐地生长着。
这群孩子,就是博里中学的学生。他们是一群幸福的荷花。引领他们快乐成长的,正是他们的校长刘万鹏先生,一个年轻、活力、热情、奋进的校园园丁。我在炎热的暑假拜访了他。其时他没有休息,正在认真整理诗社的刊物刊登的诗词。他对工作的专心深深打动了我,也改变了我对农村基层学校领导的看法。他让我知道,在基层学校,相当一部分领导正在用自己的热血谱写教育的崭新篇章。我为农村有这样精于教研、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进取的园丁感到骄傲。《清荷》是他一手栽植的刊物,是他的血肉,也是他奉献给教育大地的奇葩。如今,诗教已经成为家乡教育的特色品牌,在《清荷》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孩子茁壮成长,并走向了更加辉煌的人生之旅。
“教育是最大的事业,孩子在我们老师的心目中,就是一朵朵朝气蓬勃的荷花。”刘万鹏先生的这句话深深地映入了我的心海。每次想起他的话,我就想起一群幸福的孩子,他们的身上,正散发着清清的荷香。他们是大地上最美丽的荷花。我知道,若干年后,他们将结出沉甸的果实,那正是我们民族的期冀和未来所在。
于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带上那本精致的杂志。那本叫《清荷》的杂志,散发着墨香,更散发着荷香。我相信,今天在杂志目录上的某些小作者,若干年后,一定可以描绘出比“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和《荷塘月色》更美丽的荷花。因为,最美的荷花,一直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竞放。那花,就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起培育的《清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