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豆

(2008-08-14 00:09:43)
标签:

志愿者风采

图书出版

妙手杯

邵顺文

大地笔记

奥运

地震

文化

旅游

分类: 每日一题

 

中国历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说。关于五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的版本。但是无论哪个版本,都没有抛却大豆。这可以见得大豆对于古老中国生息繁衍起到的功用。

数千年前,大自然曾经用她修长的手指,在大地的画架上,画下一株株水稻,跟着又画另外的一些作物。由于她在绘画的时候极其消耗精神,所以,她不知不觉就入睡了。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水稻已经在大地上种植逾越千年。她看到这样的场景,赶紧不辞辛苦,昼夜劳作,终于在大地上画下另一种作物,这作物就是大豆。过去称为菽。“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答。” 《春秋·考异邮》如是说。

大豆不负自然之望。它播到哪里,哪里就会竖起一大簇蓬勃的青色。那青色如此纯粹,以至于当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注目凝视,根本分不清哪是叶,哪是枝,哪是茎。我们只有走近它,用虔诚的眼神仔细打量,才会看清它隐秘的风情。大豆内敛含蓄,这一点,和我们身边偶尔可见的一类人相似。他们有着良好的修养,这些修行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为一种特有的气质。这类人,你必须走近并仔细打量,才会了解其本色中的迷人的部分。

自然的手有着神奇的力量。在大豆成长了大约90天以后,她开始为大豆打扮化妆。于是,我们就看到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绽放在它的枝茎之上。这样的梳妆作扮,把大豆装点得如诗如画。大豆开花的那天,也应该是它最妩媚的一天。小时候,我常常想,那天也许正是它与另一株大豆相亲的日子。所以,它才会如此得到自然的恩宠与疼爱。

自然的画布上,农民永远是大地的主人。他们按照自然的法则,翻耕,播种,浇灌,薅锄,收获。大豆永远不是一幅静止的油画。农人的斗笠、锄刀、汗水,让这幅画有了永恒的使命。他们穿行在大豆的罅隙,也穿行在历史与未来的枝丫。阳光流淌,带着他们期盼的希望。在无限温暖的照耀下,他们从大豆的身边剔除那些态度疯狂的野草,并把绳子一般束缚在大豆每个枝节的菟丝一截一截剥下。他们弯腰劳作的背影构成一轮被拉伸的弓。这是大豆成长图画中的细节。这些细节,让大豆获得了自由的空气和顺畅的呼吸。无数年来,我们的良知从来没有忽视或者忽略这些平凡的细节。我们应该向大地上一代代朴实的农民铭恩。

自然还在这巨大的画架上,画了风雨,画了飞鸟鸣虫。这些让大豆的听觉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大豆还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它来自自己的体内,而发出声音的,正是与其茎叶颜色不二的豆丹。豆丹学名豆天蛾,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它体形优美,与蚕相似,成虫长约5公分,嫩绿色,头部色较深,尾部有尾角。豆丹看似漫不经心地匍匐,实则是大豆最大的天敌。

沿着画卷继续前行。大约再过60天以后,自然的手指把大豆的荚涂抹成一条又一条的金黄。成熟的季节来了。天高气爽。世界被渲染成一片迷人的色彩。天空披上大海的蓝色礼服;云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白色的裙子若隐若现;大地上,绿色和金色交相辉映,绚烂了人们渴望的目光。收割在进行,大豆安静地站在地上,等待着农人手里的镰刀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皛亮的反光。

《诗·小雅·小明》云:“岁聿云莫,采萧获菽。”我沿着秋天的画布往回翻阅,在那些古老的诗歌中,看到大豆沿着时光一路茁壮成长的影子。就是这不起眼的颗颗粒粒,过去哺育了我们的先民,现在哺育着我们,以后仍将哺育着我们的后代。这幅长长的历史卷册,由自然的巧手精细绘制。大自然究竟是何等神奇,在她的手中,又会有多少瑰丽的大卷等待我们心灵之鈅智慧地打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