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6(故乡三蠓)
(2008-08-01 10:03:25)
标签:
爱在中国行图书出版妙手杯邵顺文大地笔记奥运地震旅游 |
分类: 每日一题 |
一种是每年夏天我们都能够见到的飞虫。它是牛蠓,比苍蝇还要大几倍,喜欢伏在水牛、猪等动物的身上吸血。在我们家乡,方言称作“吽(óu)蠓”。
牛蠓的数量有时候多得惊人。无论水牛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尾随而至。它们在天空中的样子,像一只只硕大的黄蜂;当伏在水牛身上时,又如同水牛身上长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痣。被叮得不耐烦的水牛往往会用自己的尾巴拴打,对于尾巴够不着的后背、大腿等地方,则只有摇头、蹬踢,但也无济于事。
牛蠓并不叮人,这让它生存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偶尔会用柳条、芭蕉扇为水牛驱赶牛蠓。它们的肚里涨满了水牛的血。水牛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忍受,就把身体埋到水里,那些牛蠓就在水牛头上下手,或者就在它下水的睡眠边飞舞,等待水牛浮出水面。
乡蠓中还有一种是人蠓。它与苍蝇大小相当,看上去也比苍蝇干净。灰色的。它攻击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牛。人蠓吸食的时候,令人感到又氧又痛,难受无比。但是因为它比较容易发现,所以我们被叮上的机会不多。
字典中真正与其本身贴近的蠓,应该是蠓虫。它非常小,大不过三毫米,小在一毫米左右。乡村的蠓虫从河水解冻的季节开始出来。它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人体的气味和位置,当你行走在乡路,它们就成团地向你围来。因为它们太小,所以很容易就袭击得手。小时侯,我吃够了这种小虫的亏。每次被咬以后,我的皮肤上都隆起一片拇指大小的红块,又疼又氧。我想,如果它再大一些,就可以捕捉以后处以刑罚,可是一毫米大小的虫子,到手就被捏死了,来不及解恨。
蠓虫从春天开始出道,到秋天才能罢手。整整三个季度,故乡无法摆脱蠓虫的纠缠困扰。
我记住了故乡三蠓。它们让我在想起故乡的时候,有着真实的疼痛。也让我对至今仍在故乡劳作的父母乡亲有了更多的牵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