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07-25(寻觅诗经时代的爱情)

(2008-07-31 15:59:45)
标签:

爱在中国行

图书出版

妙手杯

邵顺文

大地笔记

奥运

地震

旅游

分类: 每日一题

 

二三十年前,在家乡的稻田里面,经常听到“咕咕”的鸟鸣。那声音响亮、绵长,能够在数百米外听得清清楚楚,是到目前为止,我在平原上听到的最嘹亮的鸟声。那是爱情的呼唤,是一只鸟对另一只鸟痴心的表白。我们以为它就在稻田的某个角落,有时候会循声寻找,但是每每要到面前,它总是振翅而飞,给我们少年的心里留下无数遐想。

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我记住了这样的鸟。它不像一只麻雀、画眉那样娇小,也不像一只雕、鸬鹚那样硕大。它是银灰色的,接近于银白色的那种灰色。它飞翔的高度,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需要仰望才能抵达。有时,它就在稻田的上方七八米高的地方。它和我们的关系是和谐的,即使是听到我们的脚步声音以后,它也不会惊慌失措,而是幽雅从容地起飞。它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之下,苍翠的稻田之上,划下一道非常优美的弧线,然后再落到二三百米外的稻田的另一处。

一直至今,我的脑海里面都保持了这道弧线特有的美丽,并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时常回荡起它们“咕咕”的叫声。故乡的人们把这鸟叫做“水咕咚”。这是根据它的叫声来命名的,但是它的学名是什么呢?查遍资料,没有谁给出准确的答案。

一边是搞不清楚学名的鸟,另一边是有了学名但是对不上号的鸟。它是中国文学艺术作品中最早出现的鸟,名叫“雎鸠”。它起飞的地方,是中国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两千多年以来,这首诗一直传唱在国人的心中。但是雎鸠究竟是一种什么鸟呢?学界给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朱熹《诗经集传》认为是“水鸟也,状类凫鸥,今江淮间有之。生而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而最早给雎鸠作解释的,大概是郭璞。他在《尔雅·释鸟》“雎鸠,王雎”之下注曰:“(雎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骆宾基的《诗经新解与古史新论》,认为是指大雁。胡淼撰《诗经关雎中的雎鸠是什么鸟》认为是指苇莺。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在我想说的是,也许两千年前的雎鸠,就是我们故乡稻田里和河岸边的“水咕咚”。 “水咕咚”的“咕咕”声和雎鸠的“关关”之声何其相似,“水咕咚”的生长环境与“在河之洲”亦无差别。我所以这样假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朱熹《诗经集传》中“水鸟也,状类凫鸥,今江淮间有之。”的论断。

《诗经》时代的爱情,可以说是纯净的,与爱情的纯净对应的另一种纯净是环境。可以断定的是,雎鸠一诗的作者绝对不会拿一种大家都不知道的鸟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执望,所以,在当时的生态环境下,雎鸠应该是在水边经常可见的鸟类。如果朱熹的论短是正确的,那么这样的鸟到了宋朝应该已经稀少了,彼时,只有江淮地区偶然可以见到。二三十年前,我们故乡的稻田里面,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鸟。现在,这样的鸟比较二三十年前,却又乏了许多。

现在在故乡,几乎听不到“水咕咚”的“咕咕”声。有一天,雎鸠一定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逝,其时一起消逝的,是曾经纯净的环境,更是诗经时代纯真的爱情。而没有了真爱的后人们,无论物质多么丰盈,他们的精神一定是匮乏的。这一点,今天所有健在的人们,和我们的先人一样,难脱其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