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04-02(蛤蜊)

(2008-05-01 06:53:34)
标签:

图书出版

妙手杯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2008-04-02(蛤蜊)

 

 

    我们那里,蚌也叫做蛤蜊。

    在父亲摸鱼营生的那些日子里面,蛤蜊也是他的战利品。有时回家的时候,即使他的鱼篓里没有多少鱼,鱼篓依然是沉甸甸的。因为父亲的鱼篓里,装着许多硕大的蛤蜊。

    那时的蛤蜊比我现在见到的要大些。通常情况下,一个蛤蜊有二十多公分长,十几公分宽,厚度大约三四公分。椭圆形状。这样的一个蛤蜊重量应该在二三斤左右。父亲的鱼篓里面有时能够装上二十几个蛤蜊。他把鱼篓盖掀起来,朝地上一倾,那些蛤蜊就从篓里滚出来,落得一地。母亲就拿来一个大木盆,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去。

    水煮蛤蜊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母亲要把它们外面的青苔、烂泥和其他附着物用毛刷洗刷得干干净净以后,才把它们放进大锅里,添满水,用猛火烧。一锅蛤蜊大约要烧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会煮好。当母亲揭开锅的时候,我们就看到那些蛤蜊已经炸开的两瓣壳,像两只无法起飞的翅膀。一锅的水,已经变成了一锅牛奶一样又白又浓的蛤蜊汁。那些蛤蜊汁就成了家里的猪食,而蛤蜊肉则是我们可口的餐料。

    我们家里六口人加起来共计有一分自留地。人也罢,畜也罢,那时候都根本无法吃饱。但是因为有了蛤蜊,日子相对来说又好过了一些。蛤蜊汁的营养使我们家养的几头猪长得特别快而且一个个膘肥体壮。邻居李大妈经常来我们家串门。有时她看到我们家的猪就说:“真是奇怪,你们家的猪吃什么啦,长得这么快?”母亲笑着告诉她:“也没有吃什么的,粮食不够,用水来凑。”李大妈就说:“你们家的猪,真的好乖,喝水也能长得胖。”

    水煮后的蛤蜊肉通常是炒着吃了。偶尔也和几片豆腐一起烧吃。贫困交加的岁月里,每天父亲都出去摸鱼,因而我们几乎每天都吃到蛤蜊肉。那个时候没有高压锅,所以无论怎么煮,蛤蜊肉吃在嘴里面总是半生的感觉。可是我们哪里还顾得上这些,早已囫囵吞枣地把它们送进了嘴里。

    古代常用蛤蜊的外壳来占卜。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龙蛤蜊》:“隣邸有六家,有客人持一蛤蜊壳求售,其中俨然一蛇身,纍纍若贯珠。” 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卜之琼茅、蛤蜊壳之闲,茫然不得影响。”

    野生的蛤蜊有治疗疾病的功用。

    生拌蛤蜊膳:生蛤蜊洗净,擘开,蛤蜊中的分泌液倾于碗中,再以温开水把肉淋洗2--3次,加葱丝、桔皮丝少许拌匀。再以葱、花椒、酒调和。蘸酱油和米醋食用;蛤蜊汤:剥取生蛤蜊肉,加韭菜微炒,马上浇入滚水,加入各种调味料,迅速起锅即成。韭菜青翠芬香,蛤蜊肉白嫩悦人,对癌患者胃口不开颇有拯治作用;珍珠母粉粥:蛤蜊壳内壁的珍珠层,俗称珍珠母,其所含成分和天然珍珠大体相似,将其研成粉后煮入米粥内,加入竹叶几片,作为肿瘤病人的早餐,有扶正克癌的功效。

    父亲摸鱼时候的河蛤蜊多是野生蛤蜊。它的用途多就是吃。但是现在蛤蜊的用途更宽广了。人工养殖蛤蜊培养珍珠是我知道的最有前景的一种用途。

    野生的蛤蜊越来越少了,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可能。因为属于它们的河流正在悄悄的干涸和消失。短短时光里面发生的生态恶化远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和承受的程度。以父亲捕捉蛤蜊的河流来说,那时候,大寨河是一条清清的长河,我们甚至经常在夏天里光着身子在里面洗澡,但是现在的大寨河不光面临着干涸的景况,就是河床里面仅有的一点水也是又黑又臭,哪里还能养育出什么鱼蚌来。我们圩西的河流、五组的熊大汪,如今都已经只剩下名字,连它们的影子都很难觅见。我家后面的那条河流,曾经见证我童年慢慢长大成少年的时光,而今它也像一头多病的老牛一样,瘫痪在田沟的一边。低矮的河面上,一层厚厚的浮草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水,让河流失去了本来的面目。看着这些,我的心里不禁涌起莫名的悲哀。是的,现在的问题已经已经演变成生态圈的平衡问题和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

    现在偶尔吃到的蛤蜊,多是人工养殖,少有野生。野生蛤蜊哪里还能找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