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赛开始

(2012-10-30 22:14:23)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图说
比赛开始
——1913年在北京举办的首次运动会
http://s11/mw690/4c18d573tcd4769e7039a&690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2-10/30/20/20121030rb20brb20cb001.jpg
  清华学堂的杨锦魁在撑杆跳高比赛中。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2-10/30/20/20121030rb20brb20cb002.jpg
  首届华北运动会的奖牌、奖杯,由张伯苓的妻子亲自负责管理和分发。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2-10/30/20/20121030rb20brb20cb003.jpg
  一队小学生参加了首届华北运动会的开幕式。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2-10/30/20/20121030rb20brb20cb004.jpg
  汇文书院的学生们正在进行足球比赛。照片拍摄于1895年,中国尚在满清统治下,踢足球的汇文书院学生还留着大辫子。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2-10/30/20/20121030rb20brb20cb005.jpg
  1897年赴美参加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的中国代表。图中人应该是最早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现代体育比赛的运动员之一,但姓名已不可考。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2-10/30/20/20121030rb20brb20cb006.jpg
  北京育英学校的学生们在参加跨栏比赛。从上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当时中国运动员比赛用的栏架还显得比较原始,不仅全是木质的,而且前后两面都有支撑,万一脚踢着了还不容易倒。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2-10/30/20/20121030rb20brb20cb007.jpg
  获得首届华北运动会团体冠军的清华学堂代表队。

  短跑跑道上,随着起跑的口令,数名运动员应声冲出起跑线,奋勇争先,冲刺、撞线……

  跳高场地上,一名运动员助跑、撑杆、起跳,身子轻盈地越过横杆……

  这样的运动场面人们再熟悉不过,而当这些现代体育项目出现在1913年首届华北运动会上时,人们目光里充满了新奇。那是在北京举办的首次大型现代体育运动会,也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运动水平最高的地区性运动会。

  首届华北运动会的“华北”区域广泛,参赛队也不只是以行政区划组队,参加运动会的共有山西、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甘肃、宁夏等13个省和北京、天津、青岛、哈尔滨、威海卫等城市的28所学校。率领山西大学堂代表队前来参赛的是瑞典籍教授新常富。他在《新中国》一书中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这次运动会的场景。从他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次运动会会场相当简陋,人们只是用木架和席棚在一大片空地上搭建了简易的看台,田径场上的草地也凹凸不平。

  那时的北京还没有运动场,比赛场地选在天坛。运动场位于天坛斋宫以北的空地上,是由当时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定的。警察总厅派拨工人对其进行了修整。当时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特命制作两个大小银杯,大银杯授给运动会中连得三次最优成绩者,小银杯授给运动会中得分最优的运动员。

  筹办此次运动会的是“北京体育竞进会”,实际负责人是该会名誉秘书美国人侯兰德,他后来还曾主持过191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华北运动会和第二届全运会。时任天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是首届华北运动会的重要发起人,他参加了这届运动会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他的妻子也投身于运动会的管理工作。两年前留美归来的王正廷则是首届华北运动会的副会长,他后来成了国际奥委会的首位中国委员,积极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促成了刘长春参加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而且还带团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

  首届华北运动会的会期只有一天,比赛项目也只有田径。

  清华学堂代表队在比赛中势如破竹,拿到了运动会的团体冠军。清华代表队的潘文炳、俞文灿和杨锦魁在当时已是“运动明星”,其中潘文炳一个人就拿了短跑、跳高、跳远五个第一。协和大学堂代表队的团体名次在这次运动会上仅次于清华学堂,队中也有一位明星运动员刘明义。刘明义在此前两个月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远东运动会,获得了一英里赛跑的亚军。

  清华、协和两所学校在体育竞技上的优异成绩是有特殊原因的。现代体育运动通过西方传教士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教会学校中来。由于京津地区的学校比较集中,所以体育运动相对比较发达。1895年前后,棒球、网球、足球和田径就开始在潞和书院和汇文书院两个教会学校里普及开来。位于通州的潞和书院是协和大学堂的前身,而清华学堂的前身是美国用庚子赔款建的留美预备学堂,创立之初就有现代体育课程,并培训、组建了高水平的竞技队。

  现代体育在北京的传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设置了体育课,没想到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陕西道监察御史吴鸿甲上奏慈禧太后,攻击京师大学堂的体育课教授徒手体操,让那些已经得到秀才、举人和进士等功名的学生擎托跳跃,“犹如优伶卖艺者”,不仅有失体统,而且还造成个别学生受伤,纯属胡闹。

  当时的管学大臣孙家鼐为之辩解,“体操一事,原恐学生伏案太苦,俾之流通气血,洋人每好以此却病,臣也不便拦阻。”“等诸优伶卖艺,何至于斯。”结果孙家鼐竟为此官降一级。

  到1913年华北运动会举办时,腐朽的清王朝已经成为历史,现代体育开始在中国推广普及。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中国人逐渐洗刷掉“东亚病夫”的耻辱历史,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本版图文/沈弘  

  (作者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前门旧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