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文斌主编的《品读世界思想史》,让我可以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机会提纲挈领地精读世界思想史。
法国人帕斯卡曾说:人类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草。用不着宇宙拿起武器来消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置他于死地。然而,纵然宇宙毁灭了他,他依然要比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死亡及宇宙的优势,而宇宙却对此一无所知。因而,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深刻。
古代西方思想史
——《品读世界思想史》笔记一
1、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的“理念”学说体系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思想史便是以古希腊文明的兴盛为起点的。
在政治思想方面,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十分民主,许多城邦都实现了公民在政治权利上的自由和平等,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比较活跃,古希腊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民主制度也深深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发展。
由于这种宽泛的民主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病,因此,先哲苏格拉底主张应该让学识渊博的人去管理国家,他的弟子柏拉图则希望建立“哲学王”的“理想国”。而亚里斯多德批判地继承了他的老师的思想,他认为公民不管他们的知识有多渊博都有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亚里斯多德的民主思想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仍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它毕竟是民主政治诞生的第一步,它在世界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天文方面,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的成果之上,创立了影响后世十几个世纪的“地心说”。
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柏拉图的理念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的,这种把物质世界和感觉世界截然分开的的做法违背了客观现实,使得客观世界在理念面前黯然失色并完全消失。物质世界只是每个人意识中理念的产物。他赞美“理念”的同时也过高评估了它的地位,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成为西方哲学史唯心主义的开山鼻祖,是对理念高于物质做论证的第一人。因此可以说他过去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唯心主义者的首领和导师。
在古希腊文献中,柏拉图的的对话第一次运用“辩证法”这一概念,并将它提到哲学的高度。“当灵魂的眼睛真的陷入了无知的泥沼时,辨证法能轻轻地把它拉出来,引导它向上”
想象中的“理想国”。简言之,就是由哲学家来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而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理。后来,他开始修正自己的“贤人而无须法律”的想法,承认法律的作用,主张人治和法治相结合,甚至认为“无法之国家必覆灭”。
一直以来,柏拉图都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光辉而伟大的名字,他是高高在上的先驱者,是遥远年代里必须仰视的神祗,是可以超过但却无法逾越的前辈,他所创造的哲学思想至今是人们不断汲取的源泉,他庞大的理念和体系还在为后人所解读。
这就是西方哲学思想之源。
2、古代西方文明的总汇
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体系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出身于一个宫廷医生家庭,与王室关系密切。17岁时,亚里斯多德来到雅典,跟随柏拉图学习达20年之久,随后到各地游历讲学,一度担任马其顿王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亚里斯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必须在现实事物之内寻找原因。
亚里斯多德对形式逻辑做了系统研究,他确定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范围和原则,使之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所以亚里斯多德被誉为“形式逻辑之父”。他提出了形似逻辑的三大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研究推理,提出了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方法。
3、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
托勒密(约90-168年)的“地心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