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主导经销商的营销模式?

(2008-03-23 02:15:01)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成都

买断产品

泸州老窖

营销模式

财经

    从成都回来了。
    本来我还有个打算,想去四川一家同行企业参观考察一下,学习一下对方在产品价格和通路渠道的管控经验。经与《新食品》的朋友沟通,他们也可以帮忙联系,但由于车票已提前订好,而我们的经销商又都已经返程,没有其他人可以退票,只得作罢。
    不过和其他领导商量了一下,上半年有机会还是要来一趟。这也是今年的计划之一,就是要多走出去,学习业内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不能老是坐守区域市场、不看外部环境变化了。
 
    一路走来,又是熟悉的场景——来成都时乘坐的火车没有走秦岭——再次领略了秦岭风光。而且这趟车的时间很好——晚上7点多发车,早上醒来正好在秦岭中穿梭。
    小时候学地理,记得宝(鸡)成(都)铁路穿越秦岭,在爬坡时要再加一个车头牵引,否则动力不够上不去。但那是内燃机车时代,在车上和乘务员交谈,得知电力机车使用以来就不用再加车头了。
    不过和以往记忆中的景象不同,原来这个时期秦岭山顶上应该还有雪的,可今年看不到了。可能是今年节后温度上升快吧。
 
    车上还是有不少同行,乘务员说:一个软卧车厢36个铺位,有34人和我们在同一个车站下车。呵呵,一听就都是参加糖酒会的同行。
    上午和两个经销商沟通了很长时间,都是原来做红酒,进两年才介入白酒经营。一家以泸州和剑南春的买断产品为主——理解,利润高嘛;另一家以郎酒和泸州系列为主——也是买断商的产品。
    由此还是想到两年前我曾经提出的话题:在当前大家都一窝蜂做终端并且认为不做终端无法生存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大批买断商靠传统的大流通生存——而且活的相当相当滋润,大到如河北桥西等几大买断商,小到我曾经的同事、现在老白汾系列的代理商老L。这就说明传统的大流通模式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尤其茅五剑的买断商几乎没有深耕市场的(除了金六福和金剑南),都是以招商和流通为主。
    为什么会这样?是流通的回归吗?两年前《糖烟酒周刊》曾经提出过这个命题。当时我的观点是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国内市场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所致,毕竟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做精耕细作的,毕竟还有相当多的三级以下市场需要靠大流通实现产品的广泛覆盖。这就为大流通经销商创造了需求,创造了生存环境。
    两年过去了,这些曾经的代表性企业仍然存在,但是他们生存的前提我认为有所改变。那就是这种模式必须依赖于三个条件:
    一是必须是一线品牌的买断产品。借助主品牌的资产和形象可以实现流通覆盖;二是必须是大买断商才能实现,依靠主品牌形象和自身强大的网络基础快速完成区域招商,或者大买断商在部分主销区的核心分销商——比如我原来的同事L;三是地方强势品牌不足以在当地占据主流地位。
    举个例子,泸州老窖的系列买断产品多如牛毛,虽然没有那一款能够做到象金六福一样的规模,但凭借近两年老窖公司强大的发展后劲——最新消息,泸州老窖07年销售额实现47亿元,国窖1573销售2500多吨,并且放言几年内必定做到150亿的规模——确在各地实现了全线产品遍地开花的局面。仅泸州贡一个买断品牌就有七个系列,分别由不同的经销商买断运营。而观察所有的泸州老窖系列产品,没有一个是靠做终端渠道起来的,全部是流通和分销,而且经销商和分销商的利润空间都相当大。
    这就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基因在主导着经销商营销模式?
    值得继续思考。
 
    回来了,但也休息不成。这几天先要到省会下属各个县市看一下,如何调整县区的渠道和产品布局,还要到X市了解最近的运营状况。又没有时间了,很快又是月底,第一季度业绩的实现、业务人员首次正式的季度绩效考核就该开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