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继续遭遇雪封
(2010-02-09 22:00:06)
标签:
美国生活人在他乡华盛顿雪杂谈 |
华盛顿今年是与雪“格外有缘”。这不,刚刚飘了一场据说“世纪”落雪(有待于考察),路都还没彻底铲完,又一场雪就要在今天和明天降落。常说“雪上加霜”,那末,“雪上加雪”呢?是更加残酷还是手下柔情?
早晨起来,不见阳光,天空是灰色的。倒是预示了一个下雪的日子。
昨天,三天前的落雪后第一次开车出门,去菜店采购,见到很多车的车顶上扛着大大的厚厚的还未清理的雪包。菜店诺大的停车场停满了车子,几乎是有人出就有人进,一个车位刚空出来分秒钟内就又被占据。自从发现了这个离家并不远的非常“潮流”的grocery store (不写名字了,免得有给人家做广告的嫌疑),我们便作了常客。店的品质非常高,不仅食品质量高,品种优越,店的文化品质也高。从店面设计,内容,到服务,非常有“人性”的质量。我们每次来,每次都是购物人群熙攘。一个价格高的店,在经济萧条的时代居然顾客盈门,大大说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做得好,总是被认可的。
我们发现了这里,主要是为了给andre 找品质好的cheese. 对于欧洲人,美国的奶酪简直不是奶酪。我去欧洲之前,对此并不理解。我曾经在生产奶酪的威斯康新州采访和拍摄过奶酪生产,觉得很好嘛。在欧洲走亲访友,吃吃喝喝,终于被浸染了对奶酪的热爱,然后终于理解了为什麽美国的奶酪让欧洲人无法认可。当然,这样说大有打击面太广的不理智,诺大的美国怎麽也能生产出来宛如欧洲的奶酪吧?再不济,仿造总还可以吧?哎,问题大概就在这里。仿造的与正宗的--看看各位挎的皮包,腕上的手表,脚底的鞋子--我们有太多的商品经验告诉我们,这两者分居千里。我想,吃惯了欧洲奶酪的人,再吃美国的奶酪,颇有点象我们中国人吃惯了中国的餐馆,然后吃到遍布美国南北东西的“中餐外卖”:似是而非。你说不是吧,它又是。你说是吧,它又不是。
言归正传,为了找好的进口的奶酪,我们找到了这家时尚的品质的店。不仅有琳琅满目的来自欧洲各国的奶酪,还有欧洲进来的非常多品种的红酒,啤酒,包括Andre的老家比利时的啤酒。
继续被雪封,意味着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为周末就到了的春节和“情人节”采购。我们这次就要采购好除夕去朋友家 party 带的东西, 以及第二天情人节的东西。我这个喜欢烹饪的人跃跃欲试地准备在情人节这天做一个复杂的甜点。为此,需要意大利甜酒,和一种特殊的几乎是奶油的奶酪。奶酪找到了,甜酒则需要到持有卖酒许可的ABC 店里去买。
因为路况差,联邦政府这两天一直关闭。许多单位也关门了。我们本来预约了去法国使馆看一个法国电影观摩,也被取消了。Andre 很郁闷。好不容易有一个对白是法语,字幕是英语的电影,呵呵。我的邻居很多是在附近海军基地上班的人,似乎也都不用上班了。停车库的车辆比往日要多得多。而那些停在路边的被积雪覆盖的车辆,有些至今没有铲去上面的雪,就是说车主已经三-四天没出门了。温暖的家总是比冻手冻脚的外面世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