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生产基地十年老员工采访录
(2011-01-31 21:38: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洋为中用(仿制药类) |
一、十年的风雨历程,作为部门的领导者,纵览整个部门中的成长点有哪些?在未来,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张桂荣、李伟)
张桂荣:
十年成长,一路同行。我非常荣幸的在2000年公司成立时就加入到誉衡中,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宽,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的朱吉满董事长恰如其分,领导始终给企业带来的是两年以后的梦想,是他和王总一路带领着企业一步一步成长,而财务部也是在企业发展中经历着不同时期和变化,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00-2004年,公司成立伊始,随着业务的慢慢搭建,财务部从初期的一个人增加到两个人、四个人,从手工账发展建立了用友账,从年销售额100多万到2000多万,跟企业一起就像小树苗一样慢慢成长为一棵小树,为以后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
第二个时期,是2005-2006年,周宏伟总监的到来,使得财务部人员迅速扩张,有经验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还包括刚毕业的财会大学生等各类人才不断地加入到了财务团队,从四、五个人的团队迅速增至二十多人,在经历接受安永会计事务所审计全过程中,有着通宵达旦加班的煎熬,换来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内控流程再造,完成了公司内资到外资的转变,也成长了一批会计人员,安永的经历对财务来说就如同从小溪流中走出,突然看到了大河一样,眼前豁然开朗;
第三个时期,是2007年至今,领导选择在国内上市的定位,财务部陆续吸纳了包括张万宝、赵金宇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加盟,从选择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单位,接受三年一期的初审。2008年完成股份改制,2009年引进ERP软件管理采购、库存软件,直到2010年6月23日的顺利上市,其中是离不开财务部每一位同仁的努力,同时也成就了今天财务团队的良好格局。
十年的道路,十年的风雨,我们一路走来,得到更多的是收获,也见证了财务部的成长。在誉衡工作的十年中,要感谢朱吉满董事长和王东绪副董事长,是他们给了我及财务每一个同仁一个成长的平台,一点一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信任、培养和提拔,才有了我的今天,也包括其他财务同仁。
展望未来,企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将是一个更加高的平台,对财务的要求也将会更严格,作为掌管资金这样的一个部门,为誉衡当好这个家、管好每一分钱,则愈显重要。围绕部门建设,财务部所有同仁将在财务总监周总的领导下,加强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上市公司业务的培训,以弥补业务上的不足,同时ERP软件的实施仍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财务部作为牵线人,应增强与各部门及团队间的合作精神,疏通企业内控渠道,同时努力将哈尔滨打造成培养和对外输送财务人才的合格平台,以配合企业的扩张,用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誉衡的下一个十年。
李伟:历经十年,誉衡药业现在已经是哈尔滨的知名企业之一了,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各部门也随之成立和完善。自2001年建厂以后,工厂各职能部门开始组建,供应部就是其中之一。开始的时候,采购部只有1个人,慢慢地,2个人、3个人,一直到今天9个人的部门;从摸索着去购买物品,到今天非常专业的了解各个产品的特性及用途,对整个市场动态的了解,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的飞跃。生产物料方面,原辅料包材经过考察厂家、试用、检验,最终选定合格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
随着采购物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部门建立了询价组,通过不断完善询价采购机制,今天的供应部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完善机制的部门,有询价专员对物品进行采购前期的品质和价格的了解,有专业的采购专员进行采购,有供应专员与长期合作厂家进行沟通和购买。
尽管如此,采购部门的工作还未达到尽善尽美,公司领导还是不断要求完善采购部门的工作流程,更好地为各部门服务。
二、十年中,哈尔滨生产基地大批引进国外设备,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是否因设备的引进使用而同步提升,若要与国际接轨,生产中心如何落实具体方案?(赵雨娜)
赵雨娜:中国有句老话:手巧不如家什妙。就是说,干哪行就得有哪行的专用工具,工具要是不好用,再巧的手干出的活恐怕也难遂人意。药品生产也是一样,设备越先进,生产出的药品质量越有保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药品生产需要无菌操作,国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多数操作需要人工操作,这就大大增加了污染的机率,生产工艺很难控制;如果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整个操作过程全是自动化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完全处于密闭的状态下,所以也就没有被污染的机会,就会很容易达到生产工艺的要求,所以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会因设备的引进使用而有大幅度的提升。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后,下一步就是人员素质的提升。家什妙的前提还需要手巧,首先先进的设备需要懂技术的人来操作,其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培训,多走出去看看,多用心去观察体会。
三、誉衡十年中,一切都有着飞速的发展。立足本岗位,您认为变化最大的是什么?(王丽娜、李玉珍)
王丽娜:在誉衡已经工作十年了,在这十年里亲眼目睹了誉衡飞速的发展。从一个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成为企业的巨人,我认为企业最大的变化,不光是厂房不断增加,还有整个誉衡的人文文化,最重要的是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凝聚力,使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身为誉衡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首先要感谢朱吉满董事长、王东旭绪副董事长在这些年给予我足够的宽容、关怀和帮助;更要感谢公司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你们对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让我没有理由退缩和不努力工作。我们珍惜誉衡,誉衡是我们的家,为了我们有更好的家,大家一起努力工作吧,只要有恒心,我相信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希望誉衡明天更美好。
李玉珍:誉衡药业从十年前的默默无名到今天的上市公司,誉衡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就质量监督部而言,从当初简陋的化验室到今天拥有高科技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誉衡药业仅在质量检验方面就有了飞速的发展。人员方面,从1个人的质量监督部发展到今天50人的庞大的队伍;设备方面,大小仪器设备增加将近200台;专业素质方面,质量监督部的学业水平都普遍达到了大、中专或更高的水平。这十年中,就我本身来说,通过不懈地努力及公司的培养,已经拿到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第一个十年中,部门和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下一个十年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完善自己,争取在二十年回首时,交出更好的成绩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