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低估仅是套利机会,长期成长才是投资核心

(2010-12-28 21:27: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功之路(价值成长投资)

备注:由EA兄的空间看到转载过来。

来源:刘明易(凌通论坛
认识是变化的,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变,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变,我们努力向好的方向转变,尽量避免向不好的方向变。所以有新的认识后,需要反复琢磨、讨论,力争获得正确的认识。

粗略地讲,价值投资注重捕获两种机会:一是企业既有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机会,二是企业具备长期价值成长的机会。最好是在成长股被严重低估的时候买入,并长期持有,这样既买到好东西,还可节省不少成本,一举两得。

细分的话,这两种机会是根本不同的,价值低估的机会,实际是一个套利的机会,其所追求的利益也是一次性机会,当企业价值的估值水平恢复到正常时,就可以退出而完成套利操作,本质上这种交易性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更像是投机,是借用外部环境一个明显的错误而获利,这种机会不但存在,而且还是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这种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保留一定的现金,其意义之一在于等待和捕获这种机会。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是长期持有具有持续高成长的企业股权,抓住企业的成长机会,这种机会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次性的利益,而是且能够获得长期的复利,就是所谓的滚雪球。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和要点。

回顾过去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并没有理解上述两个机会的意义和差别。错误地、不自觉地仅仅围绕着价值低估打转转,对企业成长性认识不深,对成长性的机会重视不够,所以一直在价值投资的门口转悠,在价值投资的道旁溜达,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转悠、溜达了四至五年。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根本就没有深刻领会其核心内容,不到山顶就不知道山顶上另有一番好光景。长期成长的企业值得长期投资,首先应该购买成长性,其次才应该考虑购买的成本,绝对不应该在成本因素上打转转,结果忽视了成长性,错过长期持有长期高成长的机会。说通俗一点就是,宁愿花大本钱养母鸡,也不贪便宜买公鸡,必须买会下蛋的鸡!买的不是鸡,而是鸡的生育能力。公鸡虽然也是鸡,但绝对没有生蛋的能力,所以就不是购买的对象,买的价格再便宜也是个错误,因为你买的东西是你不需要的,并且因此丧失了购买所需东西的机会与本钱。这就是问题所在。

过去,的确买了一些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也因此获得了一些套利性差价收益,但这个收益与长期投资成长性企业所可能获得的收益相比,太微不足道了,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研究成长型企业的特征,寻找成长性好的企业,牢牢抓住成长型企业在成长期的股权,比什么都强。这是继续研究其他方面的基础,不获得成长型企业的股权,再做别的工作都就失去了意义。

我长期做银行类股票,实际上是看重了银行类资产被明显地低估了这个机会,我以为这就是价值投资了,其实仅仅是个套利的机会,比银行具有成长性的股票很多,相对而言,银行资产的成长性并不占优势,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尽管银行类股票的套利机会是客观存在的,但用成长性才是真正的投资机会这样的观点衡量,投资银行未必是最佳选择。

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实现投资理念升级与转型,由单纯的价值低估为重点转向以长期成长为核心,把成长性摆到投资研究与决策的首位。至少要将三分之二的资产投向成长型企业,投资周期至少要穿越36个月(大致1111个自然日或3年)的经济周期。要淘汰老旧体胖型企业,吸收青少精壮型企业,伴随成长型企业而成长。

发展是企业的硬道理,

成长是投资的硬杠杠。

保本是交易的最底线。

收益是成败的度量衡。

今后就是要在投资实践中贯彻和检验这些认识,要做的仅仅是:发现成长、拥有成长、伴随成长,忠于成长、享受成长。这是今后五年的基本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