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球大帝专注投资
黑球大帝专注投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60
  • 关注人气:3,7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受益种植中药的上市公司

(2010-10-16 15:4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信息源泉(大盘及医疗资讯根据

以下转自执业药师博客

 

一、全国逾八成中药材涨价

  短短3个月,太子参从80多元/公斤飙升至320元/公斤,涨幅达到4倍;同样的红参也从260元/公斤猛增至330元/公斤……进入秋冬时节,煲汤进补的市民逐渐多了起来,不过走进中药材店他们却往往被“高高在上”的中药材价格吓一跳。同样一服中药,去年只要20元就能买到,如今普遍要40元才能搞掂。

  有统计显示,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的时间段中,中药材约8成品种的价格上涨,其涨幅之大,波动频率之快,均是历史罕见。市民惊呼,中药材普涨,恐怕连病都看不起了。

  太子参报价单1月改3次

  记者走访了广州清平药材批发市场,发现绝大多数中药材都涨价了。

  Ruby是清平路一个普通中药材店的销售人员,记者走进店里,看见太子参的报价单被改了又改。Ruby告诉记者,原本的本文来源新浪私募内参博客,合作可拨打028-6560 6531!报价单已经被改到没有地方可以写字了,因为太子参的价格这个月内都变动了三次,“7月份时,太子参的批发价还是80元~90元/公斤,才过了3个月,已经飙涨至320元~330元/公斤。中药材价格如此疯狂上涨我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见。”

  除了太子参,像杜仲、红参、甘草、百合等都在涨价之列。Ruby向记者透露,店内的40多种中药材是“一片涨声”,如杜仲7月份为60元/公斤,如今要80元~90元/公斤;红参被广州市民常用来煲鸡汤,7月份是260元/公斤,如今要330元/公斤。

  老百姓大药房中药材采购的负责人刘泽良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中药材都在涨价。本来夏天都是药材销售的淡季,今年却很特别,药材一个赛一个地往上涨。其中太子参当属领头羊,而且每周都在上涨。还有红参、桂圆肉、百合、黄芪等都在涨价,与年初相比,中药材普遍的涨幅都在3成以上。”

  药厂担忧

  “合格”假药或充斥市场

  谈及中药材涨价对市民的影响,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市民购买中药材来治病煲汤,只是多掏了一些钱而已,更深远的影响却在中成药质量上。“因为我国的中药材70%都用在了中成药的生产上,"合格"的假药可能会因为药材的涨价而充斥市场!”广州某大型中药厂老总说。

  该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因为药材价格上涨,他们主打产品的生产成本已增加3成左右,但是这个中成药属于政府定价范畴,本文来源新浪私募内参博客,合作可拨打028-6560 6531!最高零售价很难随药材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只能通过改善管理来压缩成本,但一些小厂会不会偷工减料就很难说。”

  如制造六味地黄丸要用山萸肉,真的好的山萸肉可能要200多元/公斤,但有些六味地黄丸卖得很便宜,就不一定用了山萸肉。在我国,检测药品含不含山萸肉主要看是否含熊果酸,但山楂里也含熊果酸,而山楂的价格才20多元/公斤,买一些搁进去,测试也能通过。“这就是"合格"的假药,这种药的药效又有多大呢?”

 

二、涨价原因

  1 天灾频发致药材减产

  刘泽良表示,中药材的涨价行情从去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开始就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愈演愈烈。其中主要的原因无非天灾与人为两个因素。今年春天西南五省大旱,使得三七、草果等品种大幅减产,直接催生了这些品种价格的暴涨,接下来罕见的“倒春寒”和“低温气候”使得受灾减产品种又迎来一轮大涨行情。四川、云南、贵州这些药材的主要产区连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药材的收成普遍不好。

  2 人为炒作一周一个价

  业内人士表示,人为炒作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小品种的药材。比如五加皮的价格已比去年同期涨了5倍,这个药材使用量不大,产量也较小,容易受社会充裕资金的青睐,只需要少量资金就能操盘。类似的品种还很多,现在炒药材就好比炒股一样,很多品种都有庄家在背后操控。再加上股市的不景气和楼市的不确定,很多充裕资金都投向了农产品,许多品种的强劲暴涨和惊人的行情变化,引爆了 “联动效应”、“普涨现象”,致使中药材普遍看涨。

    Ruby告诉记者,很多游资甚至是大公司会针对某一个中药材品种下手,低价买入,然后囤积,涨价之后再放出市场。这导致目前中药材每个星期的价格都不一样。

 

三、成本上涨,药企被逼自建药材基地

    中药材涨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下游药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使用三七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品种逾300个,生产厂家达1000余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而板蓝根、半夏等,也是解热镇咳类中药的主要原料。 

    更头痛的是,原料虽然暴涨,但很多药品是纳入医保目录甚至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这些药品严格受国家限价,不得超过最高零售价。这样的夹击,让下游药厂日子难熬,有药厂不得不自建药材基地寻出路。

    李嘉诚旗下的广州白云山(000522)和黄中药就在文山投资5亿元建立了万亩种植基地,同时又在大庆建立了面积5万亩的板蓝根生产基地。昨天,白云山和黄总经理李楚源告诉记者。仅板蓝根基地就可年产10000吨板蓝根,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板蓝根基地,可一举打破资源依赖对企业的困扰,降低原材料成本。

    同样,本地药企也在跃跃欲试。太极集团(600129)昨天也称,已斥资6500万元在垫江圈地3万亩打造药材基地,“垫江是出产半夏、天麻、川芎等地道药材的大户,其中天麻面积更居全国之首,太极集团直接到基地种植采购,药材流通环节的费用起码可减少20%。”太极集团有关人士称。

 

四、中草药产业,拥有药材基地的上市公司

    [1]、信邦制药(002390):

    公司是一家以制药为主,集中药材种植、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药品销售为一体的制药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类、消化类两大系列。公司产品现有国药准字号品种44个,包含国家基本医保品种24个,国家优质优价品种4个、中药保护品种4个、独家品种2个。其中,六味安消胶囊是目前国内首家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全天然胃肠动力药,益心舒胶囊一直保持100%的市场占有率;银杏叶片为全国军队系统医院范围内独家中标品种。目前,公司在研品种有11个,其中投资4300万研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人参皂甙-Rd注射液已完成Ⅲ期临床总结;中药六类新药脑力康胶囊、中药八类新药灯盏花素滴丸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在申请生产批准文号。

 

    [2]、宝商集团(000796):

    集团所在的宝鸡市地处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腹地,太白山是天然中草药材的宝库,宝商集团发展中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宝鸡市政府确定宝商集团为宝鸡市发展中草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宝商集团陕西辰济药业有限公司是宝商集团控股66%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是以制药业为中心,天然植物药研究,标准化种植,加工及营销相配套的科技型产司。

 

    [3]、华立药业(000607):

    公司控股80%的子公司洪雅美联曼地亚红豆杉种植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专业从事曼地亚红豆杉人工培育种植、生态、园艺价值开发和利用为一体的高科技生态产业公司,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洪雅县万亩红豆杉产业化开发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承担单位;公司现发展种植的曼地亚红豆杉是1996年由国家林业部从加拿大引进,紫杉醇含量高于国内天然红豆杉的3—5倍。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和深加工优势,于2002年投入了1000余万元,建成了育苗基地100亩,每年育苗在1500万株以上;现已造林10000多亩。公司有5个种植基地,面积1万余亩,分布于两地两县的五个乡镇。育苗基地面积1百余亩,拥有育苗大棚250个,每年育苗1500多万珠。

    注:红豆杉属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素有“植物黄金”之称。从红豆杉中分离出的药物“紫杉醇”,对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肝癌、黑色素瘤、淋巴瘤、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均有明显疗效。

 

    [4]、两面针(600249):

    公司是全球最大中草药牙膏生产企业之一,品牌价值高达24.22亿元,公司拥有40%股份的联营公司广西亿康南药药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在融水县建成占地约50亩的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种植了包括两面针、何首乌、金钱草等珍贵药材在内的40余个品种,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中药材的人工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除了注重保证药材的供应数量稳定,还不断地努力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公司所在的融水县地处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总体的土壤、气候情况较好,不仅光、热充足,而且雨热同季,水热条件结合良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区域,对植物的生存繁衍极为有利,因此,公司加工和经营的中药材品质高、品种多等的特点。

 

    [5]、云南白药(000538):

    为实现中药材种植现代化,满足公司长远发展的药材需求,云南白药公司在该省武定县建立了占地1.2万亩的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基地,专门从事稀缺中药材的种源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种植。目前,该基地已拥有300多个品种的道地、稀缺中药材活体种质资源库,成功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个,成功培育国家濒危、稀缺中药材6个。基地对培育成功的品种以订单形式推广到广大山区种植并回收产品,送交公司使用,为公司告诉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

 

    [6]、昆明制药(600422):

    公司控股57.39%的子公司云南金泰得三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文山州三七特产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和近1000户七农签订种植协议,用先进的方法来推广种植三七,建立了自己的2000亩原料基地,既保护了自身原料的供应,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更是身体力行贯彻省政府“发展云药产业”和文山州委、州政府“三七强州”的号召,可说是一举多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7]、同仁堂(600085): 

    北京同仁堂年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目前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 1032工程”。公司拥有控股51%的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内蒙古甘草黄芪种植基地有限公司(中药材的种植、购销;农副产品销售)与控股51%的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中药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统管外中药材种植、购销)。本文来自网络私募内参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