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司讨论:爱尔眼科

(2010-09-16 19:29:07)
标签:

杂谈

分类: 辛苦劳累(医疗连锁及流通)

备注:爱尔眼科是我的自选股,前期因估值问题没有介入;最高时曾达129倍的PE;近乎疯狂!半年报公布后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进入了中期调整中!

 

爱尔眼科持续竞争力简要分析

眼科医院相对口腔专业医院(比如通策医疗)的壁垒要高,主要表现在专业性/技术性/设备的精密性;因此爱尔具备一定的护城河特征!

就爱尔本身而言,其独特的连锁复制模式曾让投资者着迷!但需要留意的是在快速扩张中管理费用的快速增长导致赢利数据的难看从而在二级市场上充分反应出来了!而新扩张的医院需要1-2年才能进入赢利期!故不难理解在半年报中表现不佳;但从更加长远的时间来看,爱尔这些新扩张的医院进入收获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给予更多的期许!

相对其他创业板公司利用超募资金去买楼,去装修;爱尔是用在扩张主营业务上,这点可以让人放心!今天播下的种子等待时间去收获!

 

买入机会简要分析

从技术看,进入典型的空头形势,万勿随意猜底!等形势明朗后再动手不迟!这个在前期我也有讲过进入了中期调整空间!一时半会起不来的!

以本人的估值模型来看,给予PE50倍,现价34元,相对全年溢价近45%;给予明年复合增长30%--40%;相对溢价5%;

综合以上分析,安全边际在30元附近!

 

以下转自 millionaire

爱尔眼科--进入壁垒分析(1)

爱尔眼科的盈利能力很强,但是如果没有进入壁垒的保护,任何资本可以随意进入眼科连锁行业的话,那这种新兴的盈利模式就可能被市场所摧毁,如果没有进入壁垒的保护,在自由竞争的市场里,任何企业只能取得市场平均利润率。我们除了探讨是什么在保护眼科连锁进入以外还要讨论究竟在什么情况之下可能使爱尔的持续盈利受损,这是我们持续观察基本面的内容。
  1 规模经济爱尔上市才4个亿的总资产似乎并不表明她有规模经济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实爱尔的经营模式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爱尔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眼科医院,这里并不是说爱尔就是大医院,其实每个地方的爱尔都不大,而且其总资产就算对于一个市级三甲医院来说都不见得具有规模。但是爱尔因为他的专科特性、连锁特性使得所有单一的三级甲等医院的眼科能与其相比。所以他在门诊人次和手术量均为全国第一。这就使爱尔在以下几方面更具有规模经济性
  a 爱尔因为其专科特性、连锁特性对于全国统一采购议价能力比其他医院强,因为生产眼科专业的设备的厂家的客户相对稀缺,使得这种连锁购买更具议价能力。
  b 爱尔技术共享,而且三级结构的技术传递比三甲医院独立的眼科部门快捷有效率。
  c 统一使用的品牌,共享的软件系统,一致的管理模式都为连锁医院的规模经济性。
  虽然说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四个亿的资产总的来说不能为爱尔形成有效壁垒。

  2 服务独特性和品牌壁垒
  我想这应该是医疗单位的最核心的进入壁垒,我们作为病人最看重的并不是医院便宜不便宜,最重要的还是疗效,如果疗效不佳,甚至有后遗症,再便宜的医院你也不敢去。你谈再多的服务都是空话(不是说服务就没有用),就是切切实实治好病才是根本。现在的医疗技术并不存在垄断问题,所以不存在爱尔存在某种独门技术能治好患者某种疾病的壁垒,现在的医疗模式是新技术全国共享,就是哪里有新技术,都会全国论文发表,每年年会专科医生聚首一堂了解学习新技术。
  所以,爱尔的服务独特性并不表现为技术垄断,而是表现为专业高级职称人员垄断还有专业人员培训的经验积累。主要是因为医疗的的确确是需要经验积累的,没有5年10年的经验你念再多的书,没有足够的阅历,没有足够的手术经验,就难以成就一个优秀的医生。全国范围内,高级职称的眼科医生绝对是稀缺资源,爱尔的技术人员中有教授,学科带头人,副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20人,算是比较雄厚的技术力量。正是这群高级技术人员还有培训专业人员使得低年资医师尽快成长的制度(三级医院制度和技术共享)才是爱尔的护城河的核心。
  但是技术人员建立起来的壁垒被历史证明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而且是比较脆弱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公立医院的医师大幅度加薪,或者雄起另一家眼科连锁高薪策略,爱尔高级职称人员不断流失的话,爱尔的护城河就会荡然无存。
  品牌壁垒爱尔现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壁垒,而且在医疗界,品牌壁垒的核心仍然掌握在医生手里,换句话说,爱尔能治好病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某某教授,某某医生能治好病这种前提的,回到刚才的话题,仍然是人才为基础的品牌壁垒。
  设备壁垒服务独特性除了专业技术人员以外就是爱尔的设备,爱尔的设备投入还是足够的,至少几乎在每一家子公司都投入了三甲级的设备,但是正如上述如此规模并不足以形成壁垒一样,设备所建的壁垒并不高。

3 转换成本
  尽管不是很高的壁垒,但是病人在不同的医院之间就诊是存在转换成本的,主要是病人在一个医生处长期就诊,医生对患者既往病史比较熟悉的话就更利于诊疗活动,而且患者转换医院也有一定心理因素,一般更愿意找熟悉的医院,熟悉的医生。
  但是还得回到前面提到的,这种转换成本都是建立在治疗有效地前提下,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到别的医院在现在病历资料共享的情况下就诊转换成本并不高。

4 经验曲线
  医疗特别是连锁医疗,不同于制造业或者零售业,存在着较高的经验曲线壁垒,主要是医疗机构的构成与管理比较复杂,需要协调很多事前,诸如国家卫生政策的执行(比如院内感染报卡,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制度等)、协调医患矛盾、协调医护矛盾、协调医护人员熟悉医院的架构和器械使用、协调医院内各个部门的协作,协调患者从就诊到完成诊疗活动的一系列的步骤、协调转上级医院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经验。所以新开店的爱尔除了面临知名度低,就诊人数不多导致暂时性亏损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经验曲线的学习。上面讲的还是单一医院需要的经验积累,如果涉及连锁医疗可能存在更大的经验曲线壁垒。
  但是如果大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而且有条件与大型公立医院挂钩建院,这种壁垒就会被冲破。

5 前期投入的资本需求
  医疗机构是极大需要诊疗名声的行业,所以新开店的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需要很长时间的导入期,必定需要一定前期投入亏损的经历。由于现在公立医院的分散性,全国范围内只有几个省会城市的医院拥有全国知名度,所以一般的医院只能在当地知名而很难全国知名,所以爱尔前期已经投入的全国范围的品牌建立(体现在大多数医院的盈利上面)有一定的壁垒。
  但是如果是知名大型公立医院打造的或者国外(或者香港)的连锁医疗而言,这种壁垒是可以逾越的。

6 政府政策
  这个国家政策并不提什么医保,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景。主要是政策壁垒使新建的医院有一定的设备、环保、技术人员等限制,获得成立医疗机构的营业执照成为阻碍一部分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的壁垒。而且对国外的(或者香港的)医疗机构的进入有一定的限制。而且爱尔也得到实实在在的政府补贴,一方面表明政府政策支持其发展,另一方面没有获得补贴的新建医疗机构处于成本劣势。
  但是需要观察政府政策的变化(比如现在有可能引进香港的医疗机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