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值和增长率

(2010-09-01 19:53: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功之路(价值成长投资)

备注:转自大象博客,感谢!

用每股的数据估值有很多弊端,你会体会不到规模大小对增长率的影响,以下是个人关于市值与增长率的一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1、  万亿市值以上的公司:我用选股软件统计了一下,中国现在能超过万亿市值的有中石油、中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些行业国家其实是有市场准入和一些历史原因。依靠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做到了万亿市值。

2、  千亿以上的市值:如果你选择的公司市值已经过千亿,想通过买入并持有策略获得10年10倍的回报,则可能是一种不合理的预期。如市场都比较看好的招行、万科、茅台。招行2000亿市值,万科、茅台都基本是千亿的市值,招行即使达到工行现在的规模,是5,6倍的收益。万科和茅台如果能达到5000,6000亿的市值其实再突破就比较不容易了。

 

为什么比较难呢?

 

(1) 有些朋友认为中国的市场很大,我们中国的公司市值可以做的比国际同行更大,其实这一点是占不住脚的。除非国家实行市场准入,如对电信和石油一样。一般来说,其他行业都有国际同行进来抢蛋糕,而且如果爆发价格竞争。则利润增长会小于销售收入增长,即使分到了蛋糕,但赚不到足够的利润。而市值一般是以利润为基础。从乳业便知,看10多年后伊利的市值范围就知道了。而且乳业竞争主要还是在中国同行之间展开。依托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2)管理难度:企业到达某个销售收入时会出现瓶颈,如王石说:华为、海尔、联想皆在500亿的销售收入徘徊了好几年,万科也要在这个平台上整固。见文:王石:“2008年把我的自大全部都打回去了。”可见规模大后管理之难。

(3)  如招行、茅台、万科在进入低速增长的临界点时,虽然当时的净利润比增长期的要高,但因为要进入低速增长期,所以市场给的市盈率会下降,所以市值到临界点时便不容易突破。。投资者一般都会想,如过我能在快到临界点是卖出,则会有超额收益,其实市场中专业的投资者基本都是这样想的,难道你能比别人更聪明?

 (4)巴菲特说:

看看那些高报酬率的公司,一旦当他们掌控的资金超过十亿美金,没有一家在往后的十年能够靠再投资维持20%以上的报酬率,顶多仅能依赖大量配息或买回自家股份来维持,理论上再投资能为股东带来更大的利益,但实际上公司就是很难找到理想的投资机会。”

3、  500亿以上市值的公司:

翻一倍其实就到达了千亿。如果要要10年10倍的回报,则市值需达到5000,6000亿,对大多数公司来说,仍是高难度。

4、  是否应该选择小市值的公司投资?

如果想通过买入并持有取得25%以上的回报率,按理说应该选择小市值的公司。如招行、万科、茅台、苏宁都是从一个较小的市值开始成为到现在,为投资者取得了超额回报。那么谁是下一个招万茅苏?这就是投资的难度所在。你如果将市场中小市值的公司统计一下,大多数公司市值多年还在某个范围徘徊。其实很难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壁垒、市场规模、管理层。其中壁垒最重要,壁垒不深,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即使市场规模很大,市值也不容易做大。如乳业。如市场规模,有些小市值公司有壁垒,甚至是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但受制于市场规模,市值也很难做大.再如管理层。看过一本星巴克创始人写的自传,他们在销售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更换主要管理层,如达到10亿、100亿。找管理过这么大销售规模的人来做管理。理论上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大家都知道,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一个县长和市长的德才是管理不了一个国家的。公司亦是如此,其实第一代创始人的管理能力到达某个规模时会出现瓶颈,管理层已无法胜任,但一般成功的企业家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肯换人放权。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

5、因为一般投资者确定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时,大都要求10年10倍。所以以上举例多使用了这个指标。投资时,如果能多考虑一下市值因素,而不是每股数据。则能形成一个合理预期,

6、现在是国际化竞争,国外同行也会进入国内来抢蛋糕。估值时应该参考一下国际同行的市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