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刘维志意图垄断阿胶产业

(2010-07-12 22:27:36)
标签:

转载

分类: 黑球大帝每日收评

刘维志意图垄断阿胶产业

 

本报记者 郑重

 

刘维志意图垄断阿胶产业    毕竟到了花甲之龄,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刘维志显得有些疲惫,但谈到阿胶,这个脑子里装满制胶历史的老人立即变的神采奕奕起来。

    目前东阿阿胶在中国阿胶市场有70%以上的占有率,有“中国胶王”之称。刘维志自1970年就进入东阿阿胶,和现任公司总经理章安(刘维志的妻子)一起,将阿胶的工艺提升到全新高度。  

    1981年,章安写成《阿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阿胶生产岗位操作法》,国家医药管理局以其为国宝,定为国家级保密工艺,不准再翻印。而且,中国药材公司、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阿胶质量标准,就是东阿阿胶起草的。

    单一的资源型中药成为一个产业,阿胶在中国是第一个。从这一点上来说,称刘维志为阿胶教父并不为过。 

    阿胶是挖掘不完的金矿

    “东阿阿胶继承了2000年的文化,消费者很稳定,这是我们沾老祖宗最大的光。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刘维志说。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35年时间里,刘一直在东阿阿胶。他说:“这是一座挖掘不完的金矿。”

    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诱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许多大的医药企业集团都开始走多元化的道路,然而多数走多元化道路的医药企业,最终都问题重重,有的倒闭,有的则负债累累,如武汉哈慈集团和深圳三九医药集团。

    “当时我们受到外面的诱惑也很多,股市刚刚开市的时候许多企业都去炒股票,他们那个钱赚得也确实快,比我们卖阿胶容易得多,但是后来怎么样?现在济南好几个企业都垮了。后来,三九医药说要10亿元打造万家连锁,那个时候我们也急啊。如果连锁药店都被三九占据了,以后阿胶还往哪里摆卖啊。我们几乎决定要开连锁药店和收购医药公司来抢夺药品渠道终端了,步子都迈出去一小步了,收购了山东金马医药,北京的一个大的医药公司也希望我们收购。”刘说,“最后关头我们讨论决定,还是一心一意做阿胶。所谓术业有专攻,实践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财经时报》了解,东阿阿胶一直是聊城市的一张王牌,累计上缴利税9亿多元,又是一家流通股股东持大股的上市公司,业绩优良。公司自1996年上市至2004年度,其主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了461%、463%;刘维志是公认的公司缔造者,在公司内、外部具有很高的威望,使公司有长达二十余年的稳定期。

    “现在60多了,可惜,假若现在20多岁就好了。”看得出行将退休的刘维志对阿胶感情的真挚。

    完善阿胶产业链

刘维志意图垄断阿胶产业    在阿胶产业上,刘维志正在设法进一步完善该产业链。

    “五年前我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驴皮在减少。“刘维志掰着指头说:“我们现在3000吨的生产能力,但因为驴皮原料有限,现在每年仅能生产2100吨。”

    驴皮紧张让刘十分头疼,“2004年我们收购了国内75%的驴皮,但还是不够用。”

    原料资源的供给及战略储备对于主导控制全国及阿胶产品出口市场的东阿阿胶来说至关重要。东阿阿胶把原料资源全球化当成实现市场国际化、打造中国第一滋补品牌远景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来抓。

    刘介绍,东阿阿胶已建立的四大养驴基地在积极发展当地毛驴品种改良和繁育业务的同时,都已开始掌控当地及周边原料市场,向公司送交原料。辽宁阜新基地在基地在成立短短4个月后就形成月供3000张的能力。并且,四大基地不仅是原料供应基地,同时也成为国内主要的驴肉分销中心。这不仅为当前和长远发展提供了原料保证,而且在降低成本上开辟了新的空间。

    在国外原料供应方面,刘维志透露,公司5月份对埃及市场考察,经过供需双方努力成功取消了埃及对出口驴皮的收费,本月初公司便正式接到埃方取消驴皮出口征收费用的正式法规文件,这可使公司进口成本降低50%左右。预计月底之前,从埃及进口的第二批驴皮将送抵公司,此批大约在3000张左右,而长远目标是月供1万张。

    另外,除了来自埃及的供货外,秘鲁的供货商也已发出装3000多张的在途集装箱,其远期供货目标将可能超过埃及,达到月供2万张。同时,意大利、美国、巴西、丹麦的原料出口商近期先后来公司洽谈驴皮出口业务,并达成部分意向。

    全球化原料渠道的逐步拓展,使刘维志对垄断中国乃至世界的阿胶产业表现出信心,已占国内阿胶产量75%和出口量90%的成绩似乎已不被刘维志放在眼里。

http://app.finance.ifeng.com/info/link.php?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4b2e88d10100htve.html

 

解密退休、被告风波 刘维志首次披露内情

刘维志意图垄断阿胶产业(2010-04-04 17:34:19)

解密退休、被告风波

刘维志首次披露内情

 

郑重/文 

   

解密退休、被告风波 <wbr><wbr><wbr>刘维志首次披露内情    先是夫妻同时递交退休申请,接着被东阿阿胶的大股东华润东阿对其提起诉讼,从2005年11月下旬以来,有关刘维志与华润反目及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000423-SZ,以下简称东阿阿胶)的前景引起了社会的种种猜测
解密退休、被告风波 <wbr><wbr><wbr>刘维志首次披露内情
 
 
 
 
 
    退休,这个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但刘维志不同。作为这家“靓女先嫁”的国有企业的创始人,此举此举意味着,在没有得到任何股权的情况下,刘维志将与东阿阿胶斩断血缘联系。

    在当地人的眼睛里,东阿阿胶一直被看做是刘维志及其夫人——东阿阿胶总经理章安从小带大的“儿子”。此刻退休,无疑被认为是这个为企业奋斗一生的“老英雄”的梦魇。

    带着种种疑问,2月17日,《财经时报》记者来到位于鲁北东阿小城的东阿阿胶,对刘维志进行了专访。

    上午10时,文质彬彬、一派学者气质的刘维志走进会议室,简单的寒喧过后,一边抽着烟,一边谈。 

    与华润没有根本矛盾 

    2004年9月,缘于政策因素,东阿阿胶一夜间成为香港华润集团总公司控制的企业。

刘维志说,当时,山东省大步进行国有股退出改革,将省内众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拿到香港进行招商,东阿阿胶也在其中。

    作为绩优上市公司、国家瑰宝的中药企业,东阿阿胶立刻被摩根士坦利、华润等国内外大买家看中。华润当即和山东省招商团签订合作协议。“当时,看中东阿阿胶的还有包括上海复兴在内的的30多家国内外企业。最后经过考察,还是确定了华润。”

    “华润毕竟根基牢固。” 刘说。2004年9月28日,正式和聊城市国资局签订合资协议,组建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取代阿胶集团,成为东阿阿胶的第一大股东(持有29.62%)。而在合资公司中持有51%的股权的华润事实上已经成为东阿阿胶的实际控制人。

    刘认为他与华润并没有原则上的矛盾,华润牢固的根基是保证东阿阿胶未来加快发展的保证,公司是否能保持稳定发展关键在于自身制度是不是完善。 

    “在重大问题上,双方并没有分歧,分歧只是在文化上的一些差异,比如华润方面来山东要住在四星以上宾馆,我们的职工有些接受不了。不同的历程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刘举例说,“当时华润高层也多次表示,不能过多的敢于老刘的工作。”

    而2005年的那场诉讼,刘的解释是“只是上市公司为了保护自身利益。”

    刘解释说,根据协议,按照计划,合资公司成立半年内,阿胶集团将被注销,之后由合资公司取代阿胶集团,直接持有东阿阿胶的股份。上市公司可以无偿、无限期使用东胶集团所有的81项注册商标。81项商标,正是东胶集团最具价值的资产。阿胶集团至今没有被注销,假若出现一些债务上的纠纷,这些商标得不到保护,上市公司难免受到影响。

    按照刘的说法,这件诉讼案其实是刘本人导演的一出“围魏救赵”。 

    一直在为MBO找法律依据

    在华润进来之前,刘维志等管理层曾经有过MBO的想法,也给政府打过报告,但由于法律等方面的障碍,没有得到回复。

    “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做MBO,我们一直在找法律依据,但一直没有找到。”对于曾有的MBO意图,刘维志没有回避。

    “没有法律依据是很危险的,没有政府主导下的MBO早晚会出问题。”说到这里,刘维志想到了郑俊怀。

    刘维志说,当地政府也给了他们非常大的肯定,除了一堆名誉之外,物质上也给了他很大的奖励。

    “聊城从1996年开始对我们进行考核,实行责任制奖励,奖金就挺高的。我那时每年都是聊城的前三名,政府从1998年到2000年每年都奖励我20万元。2000年开始实行年薪制,我的年薪达到了37万元,在聊城就是最高的了,你说你还怎么地?”刘维志说到这里,开怀大笑。

    不过,在很多人眼里,缔造了一个现代企业、甚至可以说光大了一个传统产业的刘维志夫妇,所得到的与他们的付出与功劳相比还是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只有象征性的一点股份,大部分高管则根本没有股份。

    所以刘维志把“实现经营层持股”作为这届任期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计划是在政府推动下规范进行的。”刘说,为了鼓励刘维志和章安等人对东阿阿胶的贡献,2003年3月在原大股东——国资局的提议下,东阿阿胶股东大会通过了建立管理层长期激励机制的议案,决定每年提取上年净利润最高不超过10%的长期激励基金。当时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还对他说:“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怎么把它们变成股份,这我们现在也解决不了。”

    刘介绍,这个激励基金目前已经拥有了2000多万元,由新成立的康桥公司管理,适当的时候量化到可以享受股权的200多名职工身上。

    我们想安度晚年

    “干企业不容易,付出很多,但我们这一代没有赶上好时候,政策对高管持股已经开始放宽,但我们赶不上了。现在,我们也不想股权的事了,我今年已经65岁了,章安也61了,命要紧还是股权要紧?我现在就希望公司能够平稳过渡。”谈到退休风波,刘维志说话的时候透着伤感。

    2005年11月24日,刘维志及其妻子章安共同向有关部门递交了退休申请,称“由于身体原因而难以胜任工作”。按照惯例,刘维志为国家干部身份,其在东胶集团的任职也为聊城国资局委派。现年65岁的刘维志其实早已过了退休年龄。

    “我们都老了。老章还有严重的腰椎肩盘病,每天靠药品止痛。在家吃饭,我坐着吃,她只能站着吃。每天公司的事情要忙到晚上8点才回家,手机一直到睡觉关机才能停下来……”刘说,“我们有一个人的身体搞垮,晚年都得不到幸福。”

    “退休后,我希望能回到老家青岛安享晚年,在那里有政府奖励给我的一套房子。”刘对《财经时报》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