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呦呦鹿鸣
我那时还是某报主编采访了屠呦呦。关于蒿子,我大约的一些了解。有了她对蒿草无所不通的鼎丰我便懂了应有的迈步。
以此,拼命地向她敬礼!
二战以来,抗疟新药品尚未问世,每年大约有五十万人死于疟疾。后来,由于她的发现,过去二十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屠呦呦在85岁生日的前20天,她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奖的奖章和证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她随还说说自己的来历。1930年的冬天,一名女婴降生于浙江宁波开明街的屠家。屠家继三个儿子后喜得千金,喜不自禁的父亲吟诵《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吟完诗又对仗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他也冥冥中为女儿一生的事业埋下了伏笔。
她说出严密的大致。有名的蒿子的种类上百种,常见的有蒌蒿、艾蒿、黄花蒿、茵陈蒿和蒙古蒿等等。这些都是菊科蒿属的植物。还有一些比如茼蒿和南茼蒿,它们虽然属于茼蒿属,但是也被称作蒿子。大多数的蒿子都可食用。不过株龄较大的口感不佳。
野蒿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有多个不同的品种。并不是所有的野蒿子都能吃。有些野蒿子带有一定毒性,人们吃了以后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自然界中那些带有明显异味的野蒿子就不能吃。顶部带有红色的野蒿子最好也不要吃。人们在自然界中采集野蒿子的时候最好选择自己的熟悉的品种去采集食用。屠呦呦不认识的不要盲目食用,必用要以药能最大限度保证食药。
蒌蒿的根茎不仅可食用,还可作为生火的薪材。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水和陆地,嫩茎叶可食用,是蒿类中较为可口的一种野菜。
艾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半灌木状,它的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明显,侧根比较多,叶比较厚,上面有一层灰白色的绒毛,头上是头状花絮,椭圆形,长卵形或者长圆形的寿果,花果期一般在7月到10月。艾蒿是中药很早就入药的药物,全草入药,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等等作用。艾叶倒晒干了,捣碎会获得艾绒,可以制成艾条,用来艾灸使用。此外也可以熏烟以后在房间里消毒、杀虫,嫩的芽和幼苗在民间有些地方还可以做果蔬入菜。
藜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蒌蒿,别称芦蒿、水蒿、荑蒿等。我国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嫩茎叶和根状茎可食用,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苦蒿的功效与作用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消炎散结等,建议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诸如此类繁多。蒿秆有圆的,有棱的,枝叶广泛。有的牲口爱吃。有的不吃,便拉到家里烧锅出饭。
我的了解一些。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开始研究所。她的个性,像极了她手中的一株青蒿。这种不起眼却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植物,几乎在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都能找到它。山谷、河边、路旁,甚至在石缝里也能看到它顽强生长的身影。
她马不停蹄地搜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出以640种中草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终于青蒿素大为成功,有了扎针滴流入身体的血脉。
父亲没有想到,随口吟出的诗句,仿佛是一种预言,不仅吟出了女儿的名字:屠呦呦。
现在,我退休了,是个老干部。一想起日记有对屠呦呦的故事。必须的,我又念念不忘青蒿与未来。都知道蒿草从海洋底漂流到了大陆的土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