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您发表的文章(地址)已经通过审核进入到博论坛『新浪杂谈』,欢迎进入参与讨论。如果遇到问题可与博论坛版主联系!(版主)
学会"心理自救"
<<用人心理学>>四十一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人们发现有一些特别让人惊喜的小英雄,他们的行动让人惊奇,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都是一些心理出众的孩子,也是一些能够心理“自我救助”的孩子。
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从灾区往外逃生
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人的心理素质是有差别的。与成人一样,孩子们的心理基础也是有差异的。在突发事件面前,孩子们的心理基础状况如何,决定了他们面临灾难的态度,有的甚至决定他们生命的出路。
据媒体报导,地震的第三天,5月14日,年仅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从灾区往外逃生,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那么的卓著,那么的自信,他似乎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与背着还不懂世事的妹妹一起逃生。在记者帮助下,他把妹妹背到了绵阳灾民的收容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小哥哥!

5月16日,另一个从汶川县灾区步行逃生的女孩子,独个人走在崎岖的山坡上,从她行走的形态上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逃难的孩子,倒像是一个大步流星的旅游者。
从个人的角度看,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是第一位的。在政府和他人没有到达或一时无法到达之前,很大程度上,生还的希望取决于“自救”能力的强弱。因此,在救生的角度来讲古今中外,无不如此。而此次汶川大地震,更印证了这一真理。在一引些深山的村镇,由于道路与塌方等原因,救援人员难以在短时内很快到达,主要靠“自救”。这样的灾害如果发生在古代和条件更加恶劣的时候,“自救”就显得更为重要。
俗语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往往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他们在困难面前,别的想法不多。就是一门心思地支自己要做的事,在灾难面前,他们就是逃生。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正是这种不知厉害的不畏艰险,既是让他们走出困境达到成功的心理条件,也可能让他们进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自救",不仅仅是生命,应该包括心理,人的身心是相互依存的。
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所以,在任何生命受到威胁的环境下,只要有可能,人都会千方百计地为活下去拼博。但心理素质的强弱又常常直接影响着发展的结果。从这次在灾难中获救的一些幸存者,除了他们有一定的求生知识和体能以外,不少人正是受益于自己有很强的心理素质。有一位曾经服役的男子被压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下面,一根大梁正压在他的身上,但中间正好有一点点空隙,他就慢慢地在下边掏空一点空间,想法活动自己的筋骨,曾至还在地下抽了几支烟,坚信有人来救他。最后终于获得救助。
事实上,人不仅需要在灾害发生时要能够学会生命“自救”,在灾后的很长一段过程中,同样需要“自救”。大难中每一条获救的生命,以后发展的结果是千差万别的。懂得“自己救治自己”、懂得更多地“自己解放自己心灵”的人往往比更多依赖社会、依赖他人的人恢复得更快,身体也更健康,心情也更容易恢复平静,工作与生活都将更快地进入正常状态。
为此,我们每一个受灾和受到心理创伤的人,在求助社会和他人“心理救治”的过程中,要学会“心理自救”。要学会主动的救助于心理专家和组织,释放自己的内心的压力。要学会“搁置”、“倾诉”、“淡化”,要懂得心理平衡,学会面对现实,正视现实,最后战胜困难。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同等的条件和环境下,能“心理自救”的人,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掌有更多的主动性,正面变化的概率也一定会高得多。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会自救的生命最顽强,会自救的地区早繁荣。会“心理自救”的人无论是生命还是心灵最灿烂,
我们还应该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法宝。无论是地区还是个人,无不如此。
灾难告诉我们,生命既脆弱又顽强。脆弱的是,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顷刻之间可能化为灰烬;但同样,几天几夜,甚至十几天不吃不喝,生命照旧。同样是人,除了不可抗力,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会自救的人,懂得不离不弃的人,往往比放弃努力的人生命强百倍。
奇迹,常常发生在“自强”“自立”,能够在困难面前懂得永不放弃,懂得“自救”的人身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