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中的心理学 二十四
(系列请点击个人首页)-----作品属个人原创,如有需要者请与作者联系
从好莱坞不选里根演总统看红楼选秀
一场历时10个月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活动,终于落下帷幕。如果说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扩大《红梦梦》的影响,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寻找演员人选(40多万华人参选),应该说目的达到了。特别是一些参赛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率真、投入都让人感动,得到了锻炼。但由于组织经验不足,一开始把“主要演员的确定”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组委会声明),希望能通过社会力量加上专家的共同作用,选出让群众满意、让专家认可的演员。可惜,这两个价值取向与导演选择演员不是一根参照系,方法(比赛淘汰的方式)又不完全适合选人要求,活动一度进入两难选择的境地。
我先列举两个国际上关于选择和判断演员的例子。
美国历史上第40位总统里根当总统前,很长时期在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当演员。期间,有一部电影要选择一名出演总统的演员,有人推选了里根,但更多的人与导演都认为里根“不像总统”,为此没有让他出演总统。几年以后,里根却当上了真正的总统,而且得以连任。人们熟悉的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在一次表演中做过一个游戏,让两个替身演员与自己同台表演,三个卓别林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投票,那一位是真正的卓别林。投票结果,真的卓别林排位第三。
这一现象说明了民意和社会心理的特点,主观判断与实际情况有时风马牛不相及。但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是采集民意的动机和对已经出现的结果的理解和应用。里根能当总统但不一定能演好总统,对卓别林判断对错也只是游戏。生活中有些只能通过定性解决的事情非要通过定量解决只会把事情搞得更加混乱。即使样本公正的前提下,一个人的“人气指数”只表明他的认同者(评价主体)的态度,并不证实被评价者(评价客体)的“存在事实”。也就是说,30个人说他好还是50个人说他好,测量出了有30、或50个人的认同率,但这个人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可以相关、可以部份相关、也可以完全不相关甚至负相关。所以,可以认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见是真实的,但对评价客体的结论是别人强加的,所以,在没有科学论证以前不能当真,。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有很高的优秀选票却突然被抓走成为罪犯,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但一般仅供参考,更不宜轻易用数据确认。许多情况下由于样本或认知等原因,获取的数据早已失真。
选秀、选领导干部、选演员也不是一回事,但涉及到民主、科学、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民主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公平性,科学的功能主要是准确性,而艺术更多靠感觉和领悟了。这三个手段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希望用民主的方法(评委和专家更多地体现一种专业的广泛性和民主性)解决艺术问题,显然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民意可以扩大视野,增加选择的范围,这一点看,红楼选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根据民意多少来确定人选(包括倒几瓶水、给几束花一类),即使是用“权重系数”也是不科学的,因为,群众(包括专家、顾问、嘉宾等评价主体)每个人手里的参照系(尺子的长度、即评价尽度是不一样的),只能解决民主性,不能解决准确性。
民意的核心是民主,而民主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公平性问题,解决不了准确性,民主不能代替科学。而选演员的根本不是要解决公平性,而是要准确性,选准一个“艺术”人才。这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后选人只能由主持拍片的导演来感觉和领悟,主持人可以通过他人的知力碰撞来启发自己,但最后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其他方面都只能是从属和辅助。人们不难发现,在再民主的国家里,业务类公务员不会选举产生,世界500强企业里,CEO也不会由职工民主选举出来。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一角色的性质,只有他的管理主体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工作的需要,角色也只对他的管理主体负责。
有人说,红楼选秀也请了红学和演艺等方面的专家了,为什么还不行呢?其实,专家可以提建议,提参考意见,不能取代。一是因为每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和领悟是不同的,任何艺术都有鲜明的个性化倾向,没有通用的艺术标准,所以代替很难、有的根本无法取代。这方面,其实评委心中也很清楚,他们多次评价时“模楞两可,含糊其词”的发言,观念听了不知所以然,即使是红学专家、著名导演,但他们擅长的是红学理论,熟悉的是拍喜剧等,隔行如隔山,天晓得用自己的理解选择的演员对今天古典剧的拍摄是否真正适用,他们很难把握。在邓婕眼里,起码现在还没有出现适合演林黛玉的演员。半决赛宝玉组选手方文、徐垚在嘉宾评委和高级评审团的投票中打成平手,不得不临时让3位评委出面表决,英达投票后、周岭抢先投票,邓婕说怎么把这样的难题留给我,充分反映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二是会产生社会心理学上说的“责任分散效应”。你(可能是集体)找演员我拍戏,权利、义务既不对衬,又把责任分散了,产生了模糊的效应。将来拍摄成功与否,责任谁造成的分不清了,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美国心理学家作过许多实验,马路上有人受伤,有很多人时反而无人出来救助,一个人时主动帮助的概率更高。通过“多方遴选方式”“决定”演员,可以扩大视野,但这种责任分散带有明显的不公平性,参与投票的群众和评委、顾问等,实际上在拍摄过程和拍摄完成以后,是很难承担选拔演员正确与否的责任的。成功时可能觉得是集体的作用,出问题或失败时,就是黄鼠狼咬刺猬了,不知从何处下嘴了。
“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剧组曾发表声明:其中讲到“组委会是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拔演员而举办的“红楼梦中人”活动,其宗旨是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遴选理想的演员。尊重艺术规律和重视舆情民意,是此活动的根本理念。”可惜的是,尊重艺术规律和重视舆情民意,二者的价值取向是很难一致的,而且,选秀组织者的和专家组的艺术理解与导演的艺术理解也很可能是不一样的。红楼选秀现在的结果,不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吗,即使如此,对已定的演员胡玫导演是否真的很满意,人们大都是看得出来的。
就民意的公平性,目前的条件也难以真正实现,因为参与投票的“样本”的获取几乎无法公正。有人组织和无人组织、有财力支持和无财力支持,结果会不一样,再卷入地方政治倾向,就会离实际更远。选演员不是选政府“政务类官员”。所以,通过民意“加权”的办法确定演员、特别是确定主要演员也不会是科学的办法。
胡玫导演是聪明的,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坐到评审席上,更没有坐到第一评审席上,如果她真坐在那儿,既有评审规则,又有群众参与的权重比例,再有几个人倒几瓶水,你让她说什么?同意还是不同意,那才真是丫头拿钥匙了。但她事后不失弹性,识大体,顾大局的,为此对她导出一部不错的《红楼梦》增加了几分信心;组委会是认真的,发现问题以后能采用积极办法,也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最终取得了较为圆满的结果,毕竟对这种活动我们经验不多。如果双方各执已见或完全按初期设想办理,最终可能会陷入僵局,更难处理。
举一反三,让我们更多地尊重科学,尊重民意。民主不能取代科学,不能取代艺术。民意不能随意,不能误用。世界上不同性质的事情,必须按照和顺应事物自身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三八红旗手”可以选举产生,罪犯不能选举产生(有些地方发生过民主选举小偷)。现在我们仍有一些地方和单位,滥用民意,歪曲样本(违规或非法拉票),遭塌社会心理资源,误导民意的现象,给工作带来不应有损失,是很值得全社会重视的.
欢迎你的光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