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刺激消费政策还会出台吗?
(2014-02-12 16:14:40)
标签:
财经it |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出台了一些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其中,涉及到制冷空调的政策有三项,即:节能惠民补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家用空调在这三项政策补贴中都有受惠,单元机和冷水机组仅在节能惠民补贴受益。此外,间接对制冷空调受益的是电机产品节能补贴。
据相奥维咨询(AVC)统计显示,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实施的节能惠民补贴中,家用空调受补1627万台,受补贴金额35亿元;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实施的家电下乡中,家用空调受补18044万台,受补贴金额约700亿元上下;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实施的以旧换新中,家用空调受补7114万台,受补贴金额约在200亿元左右。
单元机和冷水机组由于在10月底才能结束,受补产品数量和金额目前还难以做出统计。但是从厂家和主管部门了解到,中央空调企业对政策补贴的态度比家用空调更为低调。原因在于,一是中央空调销售针对的是项目,每一个项目的周期较长,在政策实施期内内难以把握申领节点;二是中央空调相对利润较厚,对政策补贴的依赖程度较低;三是申领补贴的程序繁杂,中央空调企业很少有补贴的经验,主动放弃申领补贴的也不在少数。
在实施节能补贴期间,厂商对政策补贴反应不一。行业龙头企业在对外发布的观点表明,不希望政府对空调行业再进行政策补贴,以便空调行业更多让市场规律去主导。而一些中小企业则希望政策延续,一方面进一步刺激活跃市场,另一方面以减轻市场竞争压力。
毋庸置疑,行业龙头企业在政策补贴面前,受益程度是远大于中小企业。但他们更多考虑的是,纯粹市场竞争更有利于他们巩固龙头地位。可是在补贴政策频繁变动中,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而龙头企业转产的周期比较长,规模大的企业甚至要在半年左右。因此,在态度上对政策补贴不积极。龙头企业的态度也影响到政府政策的走势。
家用空调变频新能效标准的实施,意味着变频空调的补贴门槛将改为准入门槛,政府对空调的产业政策导向,已经从普及推广节能产品,升级为支持企业节能创新,鼓励产业升级。同时,结合新能效标准,将推出新一轮节能补贴政策——“能效领跑者制度”。
所谓"节能领跑者制度",是指在制定每种设备标准时,按照该类产品中能效最高的今后通过技术开发所能改善能效的预期,来决定标准值。由此,提高产品能效将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家电制造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据参与制定此项政策的专家介绍,与家电下乡、节能惠民补贴政策不同的是,作为家电节能补贴政策的升级版,“能效领跑者制度”给出的补贴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也可能不再实行普惠制度,补贴范围均有所缩减,同时补贴标准有所提升。主要参照三个方面,企业大部分产品已经达到高等能效标准要求,产品自身有实质性的节能技术,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推广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由此可以判断,政府在听取主流企业的意见,总结“三大政策补贴”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后,不会再推出类似上一轮的直接刺激消费的补贴政策,而是会适时推出“能效领跑者制度”,以鼓励、推升制冷空调产业的产品向高能效发展,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