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调低GDP增长对家电行业的影响与启示
(2012-03-14 09:47:33)
标签:
财经 |
温总理在本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对这一历史性变化,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解读很有针对性。速度低一点,一则利于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二则可以缓解供求矛盾、缓解资源与环境的约束、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从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看,我国政府已经把经济发展的重点从注重规模转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在这一大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家电行业也应该考虑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
就现实而言,我国家电行业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而且在产能规模上也已经成为全球的翘楚。虽然我国家电产业在规模上已经可以与世界品牌相抗衡,但是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还是与世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充其量也就是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核心科技与创新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家电产业中,中国企业掌握核心科技最完备的要数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白电产业。既就如此,白电产业依然没有改变以规模获得发展的模式。以空调产业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空调产业产能规模已经远超2亿台,而全球2011年的空调实际需求仅在1亿台左右。也就是说以我国的产能规模就已经超过全球的需求总量的一倍以上,产能规模已经出现严重的过剩。冰箱产业也一样,产能规模已远超1亿台,而国内市场规模只有4271万台,产能过剩也是显而易见。
但就是在这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我们的家电企业仍然不放弃扩充产能规模,还计划准备投入资源进行扩充。这种产能的严重过剩,是由于规模制胜的发展战略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企业脑海之中。相反,对于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一些企业说得多,真正落实的少。导致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出的这一步,始终是步履阑珊,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笔者以为,这次政府首先把经济发展目标调低,特别是温总理强调“要着力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不仅是给家电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促使家电企业痛下决心进行转型。那就是不能简单地在以规模作为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是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真正实现由“市场规模导向”向“品质、品牌提升导向”的转变,提升中国家电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
因此,家电企业要深刻理解政府降低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结合中国家电产业在全球的地位与现状,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家电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为中国乃至全球提供丰富的高品质、高技术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需求的不断增长。只有这样,我国的家电产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才能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光鲜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