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藏书票啊

标签:
吴兴文藏书票文化 |
分类: 八·卦 |
藏书票。藏书票?
藏书票作为一种爱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并不多,许多人对它也并不了解,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藏书票。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本世纪初传入我国。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即其基本特征):
一、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二、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
三、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书斋的书的意思;
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
五、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
最早的一张藏书票是1470年由德国人Johannes
Knabensberg制作的,署名勒戈尔(Lgler),由一款画有刺猬衔着野花脚踩落叶的木刻画构成。
摘自吴兴文《我的藏书票世界》
至于国人何时开始使用藏书票,至今未有明确的说法。不过较早的有留美学生关祖章的书票,画面是一位古代书生在书房搜寻图书,满地都是线装书,还有宝剑等饰物,颇有古风,上署“关祖章藏书”五个字,大约是1914年前后制作的。另有戏剧家宋春舫使用的藏书票,标示有“褐木庐”书斋名,也带传统文人的情味,估计是本世纪初制作的。二、三十年代使用藏书票的作家艺术家不少,如叶灵凤、郁达夫、李桦、唐英伟等等,都制作过许多风格独特的藏书票。不过,在中国,藏书票一直都只是文人自娱的玩意儿,较少流传。直到近年,才陆续有一些刊物零星介绍过藏书票知识,并出版过一、二种有关藏书票的集子。
吴兴文先生《我的藏书票世界》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关于这本书的详细介绍请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560ed0100bblg.html
后一篇:我的藏书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