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元瑜幽默精选》选摘(上)

(2008-09-22 10:19:34)
标签:

夏元瑜

幽默

文史

处世

杂谈

分类: 书·摘

《夏元瑜幽默精选》选摘(上)

  这一套精选共五本,分别是话动物、讲文史、论处世、谈民俗、说世态,先说说作者夏元瑜,说生于书香世家是一点不差的,其父夏曾佑为著名史学家,其兄夏元瑮为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夏元瑜本人早年负笈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后赴日本深造。曾为北京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园长,南迁台湾之后,任过公务员,制过动物标本,当过大学教授,做过电视名嘴,评过“金马奖”。退休后专注于爬格子,人称“老盖仙”,什么是“盖”,难道出自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一般所谓的“盖”,指“吹”“侃”得天花乱坠。“老盖仙”夏元瑜却自道:“‘盖’不是吹牛,吹牛就像违章建筑,会被取缔。‘盖’是引而申之,言之有物,且字字有所本。”夏元瑜的“盖式幽默”,杂糅着老北京的京味逗趣与台湾的综艺化诙谐,善以“无论说古论今,总是不忘适时幽自己一默”的自嘲自讽,将世间诸般烦恼、不顺,在莞尔一笑中释怀、解压,可谓嬉笑中透着乐观哲学。

他是梁实秋的笔友,高阳的聊友,唐鲁孙的饭友,古龙的酒友,三毛的师友,在台湾,他京味十足,寓教于乐,生前更是家喻户晓的幽默老友,拥有众多“鱼丝”“盖饭”,成为“左手拿刀、右手执笔”的幽默大师,其作品堪称当代幽默文学代表,毕生著作二十余部,均脍炙人口,其新书在台湾曾出版一周即再版。此次推出的“夏元瑜幽默精选”为其作品首次在中国大陆大规模结集出版。

 

  说完作者,我们在说说菜品,菜品五样,我们都来尝尝:

 

“讲文史”之简要目录

遥想当年

俗说关羽 / 八十年前看洋人 / 说西施 / 中国的维纳斯 / 五四的前驱者 / 半世纪前考大学 / 五百年前的学潮 / 民初十二年皇皇论议员/……

时说新语

大兴水利 / 掺水的行业 / 汽车便是裤子——古今中外看裸身 / 申冤记 / 印伪钞——为银行白效劳 /……

 

古今考据

中国地震论古今 / 替彩色头发寻根 / 孔子的胡子 / 冷饮的文明 / 四百年前的矮子乐 / 从打屁股说到砍脑袋 / 千余年前世界第一大都市……

…………

“讲文史”之篇章精读

  不觉到了民国六年,又来了些议员,二院共计有七百二十七人,此刻中国的内乱已近巅峰状态,议员是受了军阀的利用,有的保持约法,有的要立宪法,彼此相争。先是互骂,继而互打,有许多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少不得要多吃点亏。那时候没有麦克风,可是每人桌上有铜墨盒,有一尺多高的铜痰盂(中国人抽烟痰多)。幸而北平没有嚼槟榔的。有人《封神榜》看多了,大喊一声“看法宝”,把一只铜墨盒,朝着对方扔去,平常不练难以取准,少不得旁边的遭殃,头也肿了,衣服也脏了。更可恶的是,有人端着痰盂从背后偷袭,一下子套在对方的头上,连鼻带眼都扣住了,被害人来不及喊叫,痰盂内的黏痰、烟蒂,顺流而下。等到把痰盂摘下来,连被谁害都不知道。后人都很佩服这些议员,称赞他们是文武全才。不想这些美德在七十年后尚能重演。我有些青年朋友,都想将来当议员,所以天天一早就起来练习拳脚功夫,还到山上去打飞靶,将来好为人民服务。(《民初十二年皇皇论议员》)

 

论处世之简要目录

家长里短

“夏文端”公访问记 / 四重唱 / 婆媳之间 / 望子成龙 / 祖孙的代沟 / 说实话的讣闻 / 家中日常生活的礼貌 /  情人节与好夫妻 / 漫谈“另一半儿” / 书中自有老爸爸——访历史上几位父亲……

为人之道

吝啬招人厌 /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 看重自己,关心别人 / 合理的谦恭 / 话出无心伤自身 / 以蟑螂为师……

生活秀场

住医院看医生 / 初次见面的朋友 / 和朋友一块去吃饭 / 祸从口出 / 享受宁静的自由 / 酒席上的风云际会 / 照相的礼貌 / 探望病人 / 礼多人不怪 / 管闲事落不是 / 车轱辘话……

 

“论处世”之篇章精读

  人如肯把蟑螂的精神用于发财之道上去,那可就大有可为了。我把它简单明了地说一说。第一要学它吃垃圾的方式,凡是有利可图的,全肯干。至于干些什么呢,我不便多嘴,怕自找麻烦。有钱可捞的机会绝不可错过,不论多寡全照收不误。该要的固不可弃权,不该要的也不可弃权。蟑螂会遇到杀虫剂,人当然也会遇到,常有多年的捞家最后在阴沟里翻了船的。不过,这也不必顾及,北平人有句老话:“钱就是命,命就是王八蛋(不值一文)。”又说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何况谁也没瞧见过因贪财而送命的,大不了到铁窗别墅去休息休息。

更有一事该学蟑螂,就是它的“钻”。它的一双触角一感觉有食物,立刻千方百计地用尽钻、爬等本事以争取到手为目的。不论做得多好的门,少不得也有些许的缝隙,它就能扁着身子钻进去。为人处世不可不学,然“钻道”不简单,此中道理深奥,这门技术无书可查,全凭各人自修。练得了“钻道”可比柔道强多了,练好柔道只能得些纪念品,练好“钻道”可富贵无穷。不过,为上司者对于善此道的属下不可不慎,因为他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钻上了你的宝座;为商的呢,也许他会把你的顾客全钻掉了——移到他的新窝里去。至于以往的交情和将来如何相见,暂不列入考虑之中。(《以蟑螂为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