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被乐Phone打动,是因为它的外包装。这个有着不对称外型、红白相间、大大“楽”字的设计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奥运火炬,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两个产品正是联想研究院同一团队的杰作。
而乐Phone手机本身也契合了这一包装风格,红色的电池背板、开机界面的“楽”,四叶草的主页,都在传递着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快乐、幸福之意。作为用户选购手机的第一决定要素,外型设计这一关乐Phone做得还是很到位的。
http://s10/middle/4c1526eat85b0a55a5be9&690
乐Phone的问世据说还有段故事,早在三年前联想研究院就启动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最初的重点是一款MID产品,这也是乐Phone的前身,但由于植入了太多PC的理念,联想中途放弃,此后又重新定位于手机2.0,并对原有产品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整和改进,最终推出了这款乐Phone。
按照联想的说法,乐Phone是其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战略产品。虽然去年联想也推出了备受关注的O1,但作为一款深度定制手机,O1过多地承载了运营商的意志,厂商自身发挥的空间有限。
既然被定位在了移动互联网和手机2.0,就意味着乐Phone应该为用户提供足够的个性空间和人机互动功能,这也是真正考验一款机器好与坏的关键。
在我看来一款好的手机首先必须好用,不能给用户使用设置过高的门槛,也就是所谓的要“傻客户端”。只有用户觉得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了,才有可能将应用变为一种习惯。
回过头来看看2G时代移动互联网为什么难以普及,除了网速、资费这些重要因素外,一大障碍就是来自于客户端应用软件的缺乏,用户要想上网,只能逐个敲入网址。好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运营商和手机厂商都意识到通过内置特色应用吸引用户。
在乐Phone中,也同样预装了很多的流行应用,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QQ、同花顺、GPS导航、斗地主等都是当前最热门的业务,用户一键就可以登录,可以看出联想在应用的选择上是做了一定研究的。
在这些应用中,我用得最多的还是新浪微博功能。从微博用户界面设计来看,和目前的PC版本不太一样,子菜单中包括了主页、评论、发博、私信等功能图标,应该是新浪专为乐Phone定制的版本。抛弃简单的搬移转向特色定制,这一做法值得肯定,也会是今后必然的趋势。
不过这中间也存在一个问题,虽然新浪微博开通了彩信功能,也支持图片上传,但乐Phone的摄像头配置和防抖性不够理想,上传的图片效果往往比较模糊。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电池问题,按说1500mAh的容量配置也不算低,但基本也需一天一充,而且在使用中机身容易发热,希望联想后续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在体验过程中经常用到输入,这里要特别赞一下乐Phone的输入法,除了Android、谷歌及搜狗输入法外,内置的汉王四格输入法尤其的方便,经历过iPhone输入法折磨的用户,相信更能体会到这一功能带来的惊喜。
虽然真正面世还要等到5月中旬,但联想早已将乐Phone的竞争目标直指iPhone,对此不乏一些叫好声,但也有很多人表示出担忧。我倒觉得对于联想来说,选择苹果作为对手,更多的应是一种战略姿态。乐Phone真正要做的,是在创意和用户体验上向苹果看齐,但在市场定位上不会有太多交集。
iPhone虽然有自己独特魅力,但对使用者也有要求,除了不错的经济实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和操作能力,而App
Store中针对中国用户的应用寥寥无几,更是束缚了其市场拓展。这些都是乐Phone等后起之秀的机会。
其实抹去iPhone的光环会发现,除了发烧友和通信互联网圈内人外,知道iPhone的用户群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多,而去购买iPhone的更是小众。小众之外的大众才是乐Phone真正的潜在用户。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价格问题,从我的体验和网友反馈来看,大家对于乐Phone产品本身还是比较肯定的,现在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上市价格上。如果乐Phone能有一个比较亲民的性价比,相信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