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看君子,另看小人
(2008-07-29 16:55:04)
标签:
杂谈 |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胸吞百川,交淡如水,祸至不惧,福至不喜,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也就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干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完善其身,以俭朴节约来滋润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坚明拨云见日,不安定清静,蜗牛就不能爬上阿门阿前那棵葡萄树。他们胸藏高山大川,博群采而居浑厚。相交似水,淡而久。坏事来了要象个爷们儿一样沉着不惧,好事来了别象个娘们儿似的掩嘴偷笑。具有长远的忧虑谋划常认为人生到死还碌碌无为是最为可怕可耻的事情,因此倒并不担心或者说常常忽略了眼前的祸患。
先人曾说,作为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这个确实,在端端正正一个人字上稍添一笔才,情,趣,便多无限精,气,神。我也标榜君子之德操,我也崇尚君子之心境。但还不至这样——
道是:君子有容人之量,扬人之善。泰而不骄。小人存忌妒之心,扬人之恶。骄而不泰。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总说的君子满面红光,小人一脸疮疥。乍看是给君子小人各来了一幅简笔素描,实则以君子之石径砸小人之卵罢了。世人总喜欢挟君子之德威以挤兑小人,弄得小人走投无路只好狗急跳墙破罐子破摔几千年翻不了身。细想来,这标榜君子者,也不算尽施仁举。
以我看,商人好利,君子好德,都是在自己的路上一心向佛。所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自无可厚非的事,哪惹的是非尘埃。几千年的高调歌咏,使得君子们处处鲜人一筹。
人最容易在有光环的地方扎堆了。于是圣人一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呼声一出,弄得一度墙下无人。顷刻间真小人们拍拍屁股都去赶新鲜做“伪君子”了,从此破罐子不再破摔。这就叫“闻一善言,假以覆短”,真小人与真君子的比例未见动摇,只是人们装来装去拨弄了精神徒增热闹罢了。
说这么多本无意招惹先贤,更不为力挺小人。只是想到人们见到鲜花便欲加倍合呵护,见到杂草便欲除掉,换言之不都是生命么?从另一层面讲,孰对,孰错?
还是朱熹悟的辨证呵,“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我本意无它,无非主张“淡处看君子,另眼看小人”而已。
所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好自己的君子,让他人大者自大,小者自小去罢。你说呢。
注:兰中君子,人中君子,墙下君子,意义未必相同,既然不碍主旨,何不引来一用,添些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