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河北省自考2009年10月试题(含答案)
(2010-09-30 13:41:34)
标签:
教育 |
河北省自考2009年10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每道题1分,15分)
1、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经过法令正式公布且在全国推广实行的学制是(
A 癸卯学制
2、提出“闻”“见”“知”“行”理论,把“行”
作为学习过程的最高阶段的人是(
A孔子
3、从语文教学的人文特点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人格构建的过程
C信息传递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得理论是有以下哪个教育家提出的(
A桑代克
5、从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看,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可分为(
A认知——情感——审美
C感知——理解——实践
6、按照内容和性质表达方式不同,散文可以分为三类(
A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B自由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C象征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D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散文诗
7、根据规定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改造的写作训练形式是(
A缩写
8、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
9、根据他人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新想象的过程称之为(
A有意想象
10、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
11、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能力称为(
A观察力
12、电视录像、电影属于(
A视觉型媒体
13、对语文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评定的评估方式是(
A单项评估
14、语文测试中,全卷试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在反映学生语文实际水平时的前后一致程度称为(
A效度
15、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
二、多选(每道题1分,10分)
16、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
A使学生具有分析综合能力
B使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C学习语文教育理论
D培养学生语文教育实践能力
17、本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时间分别是(
A 2000年
18、对语文教师工作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
A相貌着装
19、编写教案时,课时计划主要包括(
A第X课时
20、语文双基的特点有(
A稳定性
21、听话的基本能力包括(
A语音的感知力
C语言的品评力
22、仿写训练的主要形式包括(
A缩写
23、诵读式说话语境包括(
A交谈
24、语文教学过程的多质性,体现在语文教学除了是一种认识过程,还是(
A审美体验活动的过程
C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
D学习知识的过程E学习语文基本技能的过程
25、语文教学的平面教具包括(
A实物
三、填空题(每道题1分,10分)
26、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
规律
27、对文道关系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文道统一,
28、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基础知识以及记叙、说明、议论等
29、语文基本能力包括
30、把感知对象的本质属性抽引出来的思维方法是
抽象
31、一般来讲,作文的批语包括旁批和
32、近期教学计划指单元教学计划、单篇教学计划、课时 教学计划。
四、名词解释(每个4分,12分)
33、教科书: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阐述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
34、平面型教具:指显示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画教具,如卡片、表格、挂图等。
35、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它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五、简答题(每道题5分,20分)
36、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原则(1分) 教学目标(1分)
学生的情况(1分)
37、简述日常交际中活动中听话的要求。
专心静听(1分) 带情倾听(1分) 积极反馈(1分)
宽容聆听(1分)
38、阅读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1)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提取信息的学习活动过程。(2分)
(2)阅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1分)
(3)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1分)
(4)阅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1分)
39、简述语文美育的原则。
坚持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统一(2分);坚持共鸣与观赏的统一(2分);坚持审美共性与审美个性的统一(1分)。
六、论述题(每道题10分,20分)
40、试述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
相涵性(2分),随机性(2分)、情理性(2分)、潜隐性(2分)论述充分2分
41、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现,兴趣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兴趣,一是自觉兴趣。(2分)
(1)增强语文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直接兴趣。(2分)
(2)增强语文的目的性、思想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自觉兴趣。(3分)
(3)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多种兴趣,培植厚实长远的语文学习兴趣。(3分)
七、综合运用题(13分)
42、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篇简单的教案。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教学目标(2分);导语(2分);教学重点和要点(3分)
教学步骤(3分);论述充分(3分)
选择题答案:
1——5:ACACC
16、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