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翁帆回汕大
追忆十三年前缘起
文/墨池
13年后照片“完璧归赵”
昨天同事跟我说《广州日报》记者陈正新采写的一篇《杨振宁翁帆回汕大谈与丘成桐分歧》报道文章,把我也给扯上了。上网一查果然有这么一句话:“结束座谈会后,杨振宁刚下楼,翁帆立刻迎了上去。在她的手里,多了一本汕头大学校报主编曾建平赠送的13年前杨、翁初见时的珍贵照片集。”是啊,影集装着的是我和谢老师在1995年,为前来我校参加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的杨振宁教授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就有杨振宁与翁帆初见时在一起的镜头。
影集虽然是薄薄的,但我相信现在拿在翁帆的手里应该是沉甸甸的。正因为杨振宁到学校参加此次会议,才结识了当时作为向导(现在称志愿者)的翁帆同学。翁帆是我校英文系学生,因为英文说得非常流利,人漂亮温和,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次我也是第一次看见翁帆,她是大一学生,给我和杜致礼做向导”。杨振宁在与校领导及教师代表座谈时依然抑不住激动对大家说。
杨振宁与翁帆的结合,完全缘起与13年前,正如杨振宁所说的
“那是一个只有上帝才会做的安排。”
2004年11月初,当年82岁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在北京订婚,消息传出,舆论一片大哗,杨振宁和翁帆一下子成为全球瞩目的新闻焦点。这时,杨振宁和翁帆初次在汕头大学认识的照片便成为各家传媒的“抢手货”,其时曾有媒体想高稿酬向我购买他俩的照片。因为当时社会上和媒体对这桩婚事褒贬不一,这些照片也有存在被利用于,有存在损杨翁形象的可能。所以我一张都没有给媒体。直至13年后的今天,我才将这些珍贵的照片“完璧归赵”,亲手送给杨振宁伉俪。
一样的主角不一样的身份
13年前和今天,在我镜头中的主角同样是杨振宁和翁帆,而不同的是,如今再次出现在杨振宁身边的翁帆,已经不是当初的向导女孩,而是与其执手同行的温柔妻子。
2008年5月5日下午,杨振宁身穿浅咖啡色间线条的西装和白色西裤,没有结上领带更显得休闲随和,他与身着灰蓝色牛仔连衣裙的翁帆执手着走入座谈会会场。翁帆与在座的教师见面后便到另一间小会议室与她的老师会面。
座谈会轻松热烈,校长徐小虎致欢迎辞时对杨振宁称:“1995年在汕大与翁帆认识,与汕头大学有缘分。”杨振宁会意地含笑点头,表示此次能够成行汕大,也是因为翁帆的校友邀请。
座谈会后,杨振宁和翁帆冒着零星的小雨,两人十指紧扣,十分开心地走在了汕头大学的水库日月湖边,欣赏风景。
“我想不到有这么多人来到我的讲座,但是我想有一半的同学不是来听我演讲,而是来看看翁帆的。”昨晚8时,杨振宁以这句话作为了他的讲座开场白,立刻引来全场的笑声。
当晚,杨振宁在学校大礼堂为师生作了关于“1957年宇称不守恒在物理界所引起的震荡”的学术演讲。尽管演讲内容学术性很强,但杨振宁的学术造就与个人魅力已足够令1700个座位座无虚席,通道挤得满满,这绝不是单单
“有一半人是来看翁帆的”。
翁帆的“尊师”和老师的“爱生”
经过风风雨雨的翁帆,回到母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想马上见到自己的恩师。还好,此行没有让她失望,翁帆在校时的系主任李韧之老师、李杰老师和已经退休的陆家奎老师都应邀到学术交流中心见面,有的老师退休或调动未能见到。
他们在一间小会议室座谈,我进去后提议给他们拍一张合影。因翁帆坐在三位老师对面,中间隔着一张大桌子,我觉得拍出来会给人产生一种特别见外的感觉。于是我叫翁帆站到三位老师后面来,可是老师们却觉得让她一个人站着不好,跟翁帆说坐到他们的中间来。我想老师永远是师长,哪怕翁帆已经成为“著名校友”或者以后成为大名人了也还是学生,她站到老师后面拍照挺合理的。但翁帆没有到中间坐,她从旁边搬来一张椅子坐到老师的旁边。拍完照片,我发现老师永远是疼爱自己的学生的。
三年前,翁帆与杨振宁的婚事引起社会一阵热论。翁帆的老师基本都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李韧之老师接受《汕头特区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听到这则消息后很惊讶,一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会和受众人崇敬的杨振宁教授有这种联系;二是杨翁两人的年龄相差54岁。李老师说,爱情是不受年龄的限制,但他个人认为,年龄大幅差距毕竟还是不太合适,翁帆毕竟是自己的学生,如果此前向他提起过这件事情,他将会表达不大赞同的观点。“但如果他们两人真是两情相悦,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作为翁帆的老师,我们将送上最为诚挚的祝福,祝翁帆同学生活幸福,同时也祝杨教授身体健康”。
外文系的邵老师则表示,如果所传是真,那么将为这对年龄悬殊的恋人送上最为真心的祝福。“在现代社会,爱情与婚姻均是自由选择,年龄并不是大问题大障碍,思想上与情感上的沟通才是最最重要的。翁帆毕竟是自己系的学生,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将会以一种宽大的胸怀来接受,而不会给予非议,欢迎她重回学校参观游玩”。

杨振宁和翁帆冒着零星的小雨,两人十指紧扣,十分开心地走在汕头
大学的水库日月湖边。
摄影/墨池

翁帆的手一直拿着我送给他们的相集
摄影/墨池

1995年8月,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右一)参加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
大会,翁帆(后面中)作为向导,左二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
摄影/墨池、谢老师

1995年8月,杨振宁与汕头大学校长林维明,后面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台湾
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右一为翁帆。 摄影/墨池、谢老师

1995年8月,左一为翁帆。 摄影/墨池

这个手势几乎成了杨振宁一生的经典动作,13年
前也拍过这种姿势。有一个画家画过他的这个动作。
摄影/墨池

左起:翁帆
陆家奎李韧之
李杰等三位老师 摄影/
墨池

1995年的杨振宁
摄影/墨池

2008年的杨振宁,13年后是不是变化不大?
摄影/墨池

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誓言,也有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
摄影/墨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