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砚事录.二十砚事记.《通志》记闽砚

(2022-03-20 20:07:48)
标签:

溪韵阁砚事录

闽砚

龙池石砚

寿山石砚

凤咮砚

分类: 溪韵阁砚事录
二十砚事记.《通志》记闽砚

经时三天,研读清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共七十八卷和清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共六十四卷,如大海捞针,得记砚文字数则,摘录以下:
一、福州石砚
清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凰山一名黄山,其山多砺石,下有井亢,旱不竭。”(福州府闽县)
清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凰山一名黄山,山多砺石,下有井亢,旱不竭。”(福州府闽县)
上述记载未及砚,但砺石多可为砚。福州石砚(黄化石砚)、栲栳石砚出福州,福州府唯此记载疑似与砚有关,待日后参考。通志中福州无栲栳山、富老山记载。
闽县,旧县名,福州十邑之一。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东部和闽侯县的东南部地区。
二、寿山石砚
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寿山,与芙蓉九峯二山对峙,多生美石,可砚可印,油润晶莹。大者一二尺许,葢珉。云距山五里,又有五花石坑,石具五色,惟艾绿难得也。今因开凿已崩陷尽矣。宋黄干诗:‘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焚烟。’明徐渤(‘氵’改‘火’)诗:‘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福州府侯官县)
清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寿山,与芙蓉九峯二山对峙,多生美石,可砚可印,晶莹如玉,柔而易攻。大者一二尺许,葢珉。云距山五里,又有五花石坑,石具五色,惟艾绿难得也,今开凿尽矣。”(福州府侯官县)
一直以为寿山石为印石,治砚无记载,今见两志都有记。
三、黯淡滩石砚
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东溪诸滩 曰汾滩,曰竹林后滩,曰高桐滩,曰凿滩,曰黯淡滩。黯淡滩最险,舟过多覆溺。唐大顺二年,僧无示者,结庵于此,募工疏凿,湍势稍平。宋天圣中,郡守刘滋复开港道。元丰中,朝命黯淡院歳度僧一人,以导湮塞。云十里有妙峯阁。又云蔡襄云南剑石有二种,其一出卤水,去黯淡滩四十里,细润而不甚发墨。黯淡滩石宜墨,而肤理不逮,然世未知有,此石之可珍也。”(延平府南平县)
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东溪诸滩,曰汾,曰竹林后,曰高桐,曰凿,曰黯淡。此下直至剑津,接西溪。黯淡最险,舟多覆溺。唐大顺二年,僧无示者结庵于此,募工疏凿,湍势稍平。宋天圣中,郡守刘滋复开港道。元丰中,朝命黯淡院歳度僧一人,以导湮塞。十里有妙峯阁。蔡襄云:南剑石有二种,其一出卤水,去黯淡滩四十里,细润而不甚发墨。黯淡滩石,宜墨而肤理不逮,然世未知,此石之可珍也。 ”(延平府南平县)
受米史影响,一直以建溪黯淡石为名,其实应为南剑石,无建溪之说,杜谱所言是也。
四、龙池砚
无砚记载,获“龙池”、“海棠洞”。
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西台山,一名钟楼山,县之主山也。……城外有含云山,与钟翠山相傍,朝暮常有云气氤氲。宋杨时筑室,读书其间。隔二山,为求雨墩,奇峰侧泻。下有海棠洞,深入幽邃,春夏之交,花开若绣屏然。”(延平府将乐县)
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龙池溪,县东龙池都,唐大历中廖藏真人祖廖太岁尝以二水交流,渊深莫测。指有龙居其中,名曰龙池。后因以名都。”(延平府将乐县
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西台山,在县北龙池都,邑主山也。巍然高峙,其上平如台。又山形似钟,一名钟山。下有玉标峯,高挿城外,秀丽异常。相传杨时钟此而生,后秦桧遣人铲平之,故迹犹存。旁有含云山,朝暮常有云气氤氲,杨时筑室读书于此。隔二山为求雨墩,奇峯侧泻。下有海棠洞,深入幽邃,春夏之交,花开若绣屛然。 ”(延平府将乐县)
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龙池溪,在县东龙池都,源出泰宁张源岭下。唐大厯中,廖蔵真人祖廖太嵗,指其中有龙居,名曰龙池。后因以名都。”(清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卷四 .山川.延平府将乐县;《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一.地理类三.都会郡县之属)
五、永安砂湖石砚
无砚记载,获“安沙”,非“安砂湖”。
清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安沙,旧传聚沙成岸,水涨不崩,故曰安。或云下九滩至此始安也。县名安者即此。 ”(清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卷之四.山川.延平府永安县。)
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安沙,在三十三都,旧传聚沙成岸,水涨不崩,故曰安。或云下九滩至此始安也。县名永安以此。(延平府永安县)
六、凤咮砚
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凤凰山,在吉苑里,上有泉,一名龙焙山,下有堂,曰茶堂,前引三泉为池,曰龙凤池。池中岛,曰红云岛。皆朱丁谓所作也。今堂池俱废。而岛犹隐隐可辨。右为龙山,在东者曰铜场峰。”(建宁府建安县)
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凤凰山,在吉苑里,形如翔凤。当凤咮处。有石苍黑,坚致如玉。太原王颐取以为砚,苏东坡名之曰凤咮,即此是也。 ”(建宁府建安县)
康熙刻本未论及砚,乾隆本明确始末。
七、仙石砚
无砚记载,获“盖仙山”、“浮盖山”。
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盖仙山在毕岭里,一名浮盖山,周三十里,界衢信处三郡。上有仙坛古洞,洞口有石如龙,口咄泉,甚甘美。深处有穹,可窥天。又有卧牛石、水精石、又笋石。 ”(建宁府蒲城县)
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盖仙山,在毕岭里,一名浮盖山,界衢信处三府,周围三百余里。上有仙坛石洞,洞口有石如龙,吐泉甘美。深处有窍,可以窥天,又有卧牛石、水精石、双笋石、石人峯。”(建宁府浦城县)
八、卤水石砚
康熙金鋐、郑开极纂修《福建通志》.物产:“有滷水石,有花纹石,有黯淡石。”(延平府)
乾隆郝玉麟等修《福建通志》:“卤水石,出南平县。宋叶梦得《避暑録》云:石有三种,其一出卤水,可为砚,虽细润,而不甚发墨。花孜石,出南平县,色青纹白,有山水禽鱼状,可为砚、为屏。世传产黯淡滩湍下,故不易得。大明《一统志》谓之花纹石。”(延平府)
之前有资料称南平鲁水石砚,误也。此两志所记仍混沌,卤水石、花纹石、黯淡石、花孜石依然不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