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青石砚.磨盘带流圆砚

标签:
溪韵阁得砚记吴兴青石砚《论书表》《思陵翰墨志》 |
分类: 溪韵阁得砚记 |
吴兴青石砚.磨盘带流圆砚
2008年笔者在府庙地摊所淘,看似本地乡间的青石,觉得好玩而买。过后才知道这就是连古人都说有记载无实例的吴兴青石砚。这方带流磨盘状圆砚,圆堂带流,留坝为池。直径17厘米,厚3厘米。色泽青黝,石质光滑。雕工粗拙,凿痕明显。石质软硬不匀,多有麻点,砚堂打磨后,硬处光滑滑墨,不能下墨。软处麻点锉墨,何谈发墨。因此,吴兴青石砚的消失,也在情理之中。但从砚背看,包浆之下,不甚粗劣,却显细嫩石质,也说明当时作为砚材也不失为选择。笔者幼居湖州东部水乡古镇,这种石材过去常作河埠廊沿阶石。即便平原农村,也随处可见。工作后久居湖州市区,初城中亦可见。惜今旧城改造,已难觅青石。
正是这样一个砚台,在古代却得到了两代帝王的关注,并留名于志史,成为浙江砚史上较早记载的砚台。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南北朝,吴兴青石圆砚就有了文献记载。南朝虞龢于明帝泰始六年所撰《论书表》,记载宋明帝刘彧所用文房四宝,就论及吴兴青石圆砚:“陛下渊昭自天,触理必镜,几诸思制,莫不妙极。乃诏张永更制御纸,紧洁光丽,耀日夺目。又合秘墨,美殊前后,色如点漆,一点竟纸。笔别一二,简毫专用白兔,大管丰毛,胶漆坚密;草书笔悉使长毫,以利纵舍之便。兼使吴兴郡作青石圆砚,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之器。缣素之工,殆绝于昔。王僧虔寻得其术,虽不及古,不减郗家所制。”宋髙宗赵构撰《思陵翰墨志》则详述吴兴青石砚始末:“宋虞龢论文房之用,有吴兴青石圆研,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今苕、霅间不闻有此石砚,岂昔以为珍,今或不然?或无好事者发之?抑端璞、徽砚既用,则此石为世所略。”
由此可见,宋时吴兴就鲜有青石制砚,且不为当地百姓众所周知。宋高宗赵构撰《翰墨志》时,恐怕亦未能见到吴兴青石圆砚。所以高宗对宋明帝如此珍惜,不禁产生了质疑。当然,他也作过专门的研究调查,认为其时已经有了下发俱佳的端歙两砚,“质滑而停墨”优势不再,吴兴青石砚因石质欠佳而自然会被淘汰。然而,宋高宗又何以得知“苕霅间不闻有此石砚”,也是千年之迷。
10.06.01.01
吴兴青石砚.磨盘带流圆砚.溪韵阁藏
前一篇:洮砚.拐弯洞如意圆砚
后一篇:台州石砚.鱼跃龙门青石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