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砚.《墨烟》砚板

标签:
溪韵阁得砚记越砚《天研》《墨烟》 |
分类: 溪韵阁得砚记 |
越砚.《墨烟》砚板
越砚,由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过度开采,越石资源枯竭而停产。
尽管越砚绝产时间不远,但留存实物并不多,目前已鲜有越石砚踪影。有道是端歙好找,越石难求。2016年,笔者收藏过为数不多的两方越石砚板,据说是上世纪70年代绍兴四平越砚厂的物件。当年,越砚曾通过上海工艺美术公司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上海砚友因此而收集了一些越石砚板,这两方正是从上海砚友手中转让所得。其中一方越砚板,与山西砚友换得静乐紫石砚一方。留下的长方形砚板,长15.2厘米,宽10.3厘米,厚3.3厘米。砚色深紫,青花,翡翠带,金线银丝。若非细辨,则以为是端石。明散文家张岱《陶庵梦记》之《天研》一文中,叙述到以“越石”琢成“着墨无声而墨沈烟起”的“天砚”,故名之为《墨烟》。
2017年,在7788收藏网看到一方鱼跃龙门长方大砚,标注为明代越石砚。对图片的观察,砚石符合越石砚的特征。砚长22.2厘米,宽14.6厘米,厚2.5厘米。门字砚,砚额刻重檐,池开三窗,雕双鱼跃龙门,池下为圆堂。寓意鱼跃龙门,吉星高照。民俗风格题材,造型宽阔淳朴。砚呈紫色,青花似端。石质温润,抚之细嫩。但从雕刻的图案、砚的形制和砚台的包浆看,到不了明代。充其量是上世纪七八年代,再早也就是五六十年代砚台。
最近,因工作室易地,在整理砚藏时发现,2002年春初次淘砚所得的一方赭色石砚,疑似越石砚。此砚长17.5厘米,宽11厘米,厚4厘米。砚池为心形,砚堂为圆臼形。砚额和砚缘残破不堪,砚背却完好无损。从其石色来看,似乎是越石。据古玩店主说,此砚曾被人作为砖块砌入墙内,以祈平安多福。从砚边残状看,似乎有被瓦匠用泥刀砍斩过的痕迹。店主提议我加工成笔添或平板砚,但我觉得,正由此残破而给这方砚带来一种古朴而又神秘的色彩。
2018年5月,得绍兴本家砚友寄赠越石原石5枚,打磨出坯后,石质相对粗且燥,恐难制砚。
10.04.01.01
越砚.《墨烟》砚板.溪韵阁藏
10.04.01.02
越砚.鱼跃龙门.溪韵阁藏
10.04.01.03
越砚.心池砚.溪韵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