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砚.芙蓉石莲瓣砚

标签:
溪韵阁得砚记鲁山砚芙蓉石白端豫砚 |
分类: 溪韵阁得砚记 |
鲁山砚.芙蓉石莲瓣砚
河南鲁山砚友傅增志先生前不久微信推送消息,历经十多年巡山寻石,今春探明白色砚石矿脉4处,分别以芙蓉石1至4号矿坑命名。坑口分布较广,开采难度极大,其砚石佳品尤为珍贵,可与广东肇庆白端媲美。芙蓉石的开采,填补了鲁山砚系列白石资源的空白。
6月25日,收到傅增志先生寄来的快递,两方鲁山砚系列芙蓉石莲瓣抄经砚。两砚均为白色,石材产自鲁山芙蓉石2#矿坑和4#矿坑。老兵傅增志亲手制砚,赠余鉴赏,并附诗一首:
芙蓉石2#矿坑莲瓣抄经砚,长16厘米,宽11厘米,厚3厘米。石色青白,质地纯净,洁白如雪,映日现白色莹光星点。芙蓉石4#矿坑莲瓣抄经砚,长16厘米,宽11厘米,厚2厘米。石色米白,质细粉糯,通透似玉,显冰裂纹和暗丝纹,现珍珠白莹光脂斑。惜快递途中有磕,砚池上缘破损。两砚皆为白云石主体,硬度在摩氏5度左右。
关于鲁山砚,《中国文房天下》网站[中国砚石别品资料]栏目,曾列“030-鲁山紫石砚(河南07)”主题帖,却没有任何资料提供。道光十三年(1833)鲁山知县郑銮所修《鲁山县志》(残存3、7两卷,现藏上海图书馆),《卷七.土地志》物产目下有“文石、紫石”物种,但没有细述。老兵傅增志1991年退役后回到家乡,为做好“点石成金”的文章,2010年对鲁山县境内石材资源进行过详细勘察,发现砚石坑口有27处,并开发制作尧山璞砚。
去年4月,傅先生寄赠黑、紫两方尧山璞砚和数枚紫石。后经笔者提议,傅先生反复斟酌,将尧山璞砚改名鲁山砚,更符合石砚以州县命名的习惯。笔者根据正在编写的《中华石砚谱》最新的编号法(省市.砚种.坑口或分类),鲁山砚的编号为15.12,其石品分类分别为:黑石砚15.12.01;紫石砚15.12.02;白石砚15.12.03。第一组数字“15”代表河南省,第二组数字“12”代表鲁山砚,第三组数字是坑口或石品分类,笔者个人藏砚还有第四组数字。故这两方莲瓣砚的编号是:芙蓉石2#矿坑莲瓣抄经砚为15.12.03.01,芙蓉石4#矿坑莲瓣抄经砚15.12.03.02。
根据傅增志先生对鲁山县砚台石料资源详考描述,芙蓉石1#、2#坑砚石,均属碳酸盐岩,为粉晶白云岩,岩石呈白色、淡灰白色,石中有红丝纹、乌丝纹,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矿山多有籽料出现,质致密坚实,洁白如雪,温润如玉,敲击如磬音金石者上品也。芙蓉石3#、4#坑砚石,属碳酸盐岩,为粉晶白云岩,岩石呈青白色,石中带纹块儿大料整,似玉通透。主要矿物成分也为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矿脉探明,窝状分布,储藏量大,但开采难度极高,好石料尤为珍贵,称得上砚石佳品。
赏读两砚,色白质匀,晶莹剔透,尤其是泛出的珠白光泽,犹如白芙蓉花瓣上的脂粉,十分姣嫩可爱,这或许是鲁山芙蓉石特有的风韵。用于研磨朱砂,白里透红,不失为一道风景。比较众多的白石砚,鲁山白砚较房山汉白玉致密,若山西白石砚坚硬,如蔡州白砚莹白,似肇庆白端光洁,比桂林白矾砚滋润。
15.12.03.01 鲁山砚.芙蓉石莲瓣砚.傅增志制.溪韵阁藏
15.12.03.02
鲁山砚.芙蓉石莲瓣砚.傅增志制.溪韵阁藏